从资产端看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在经历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2014年的多起跑路事件后,2015年下半年的“资产荒”让整个传统P2P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指出,当前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借贷不良率上升,加之平台对借款人审核较严,缩小了贷款规模,从而造成P2P行业“资产荒”。
而另一方面,在传统P2P渐入寒冬的同时,是互联网金融另一支力量的崛起——自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之后,受政策支持和鼓励,互联网消费金融百花齐放,各种热钱涌动,结合消费场景的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或产品不断出现,互联网消费金融形势大好。
互联网消费金融三种模式
图: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三大模式
根据产业生态的内在联系,当前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一是以京东白条等为代表的电商消费金融模式;二是以马上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纯信贷类消费金融模式(只有借款端);三是以美利金融为代表的线上理财与线下消费场景结合的O2O消费金融模式。
其中,电商消费金融模式是以电商平台为依托,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产生消费,并进行消费分期。有些电商金融还兼具理财服务,用户可享受理财收益。该类消费金融虽然基于平台用户服务范围较广,但受平台局限,基本只提供线上消费金融服务。同时,需要绑定信用卡,对于没有信用卡的工薪阶层而言,难以享受该金融服务。
纯信贷类消费金融模式的代表是马上消费金融,产品采取APP+场景+现金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APP申请消费贷款,用借到的钱为日常消费买单。不过,借款人拿到手的是资金,至于这笔资金的用途,可能平台并不能一一明确。
第三类O2O消费金融模式,线上理财与线下消费场景相结合,以美利金融为例,在资产端,由旗下全资子公司力蕴汽车金融与有用分期分别负责二手车消费分期与3C电子产品消费分期业务,通过与经销商及商户合作,开展业务,控制风险,并将线下资金需求信息对接至美利金融平台;在资金端,美利金融为投资人提供投资理财服务。该模式是基于线下消费场景,在明确借款人借款目的后,与合作商户进行现金结算,借款人实际拿到手的是商品,而非现金。
据了解,美利金融在平台上线第46天即宣布,获得由贝塔斯曼亚洲基金领投,晨兴创投、光信资本、挖财等6家基金及战略投资人跟投的6500万美元A轮融资,创下互联网金融业界近一年来最大的A轮融资规模纪录。上线两个月,平台成交金额突破1亿元,注册用户近50万。足以见得,资本市场与投资用户对该消费金融模式的大力认可与支持。
消费场景化 进入互联网金融2.0时代
自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之后,消费金融政策限制破冰。2015年7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由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更加加速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
2015年6月之后的两个月内,超过12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开业,这一数量已接近过去五年消费金融公司的总和。在消费贷款规模上,6月份当月,消费贷款在短期贷款中的占比就上升到43%,消费贷款投放余额占比与年初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明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第一,消费场景化。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来说,在消费场景中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趋势,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基于消费场景的体验。如上述O2O消费金融模式中,美利金融将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场景相结合来获取借款客户,借款目的更明确,反欺诈审核也更精准。
第二,细分化和垂直化。消费金融正在向更加细分化和垂直化的方向发展,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消费产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分化得越来越细,而细分、垂直化带来的也是行业的优化,每个领域,每一条行业线,都有更为专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出现。
第三、普惠性、覆盖性。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消费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和覆盖性,不仅覆盖到生活消费的各个场景,还能够覆盖更多的中低端用户群体,包括农民工等流动人口,以及大学生等中低端用户群体,比如专门针对工薪阶层的美利金融,其金融服务更具普惠性。
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习惯的升级,消费信贷理念将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未来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将会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