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男子30年世界各地寻文物 匿名捐千件毕生藏品

29.12.2015  09:42
“文物痴”捐近千件毕生藏品 - 新浪河南
清代丝缕竹衣 - 新浪河南
来源: n.sinaimg.cn
文物痴”捐近千件毕生藏品 清代丝缕竹衣 清代的南红玛瑙俏色巧雕物件

  东莞民间博物馆可谓遍地开花,但修成正果的几近于无。日前,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东莞古文物收藏界资深人士舒扬(应本人要求使用化名)正式宣布将自己费尽毕生精力的秦汉、五代文物近千件收藏无偿捐献给东莞市理工学院。如无意外,东莞将由此诞生首个大型私人援建博物馆,舒扬也将成为个人援建博物馆第一人。

  为何捐出?

  让祖先留下的东西更有意义

  莞城区一处由旧楼翻新的工作室兼馆藏室内,除了供客人喝茶的一小块空间,其余场地摆放着大量的古玩玉器,散发着神秘的色彩。

  不刻意提起,或许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个存在已久的民间文物展览馆。

  展览馆内,秦砖汉瓦、汉唐遗物等四百多件藏品应有尽有,光是两汉文物就价值连城。它们的主人舒扬年近六十,目前为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文物鉴定、收藏和拍卖专家。他不仅是它们的拥有者,更对它们的来源、用途和几千年的经历烂熟于心。

  聊天时间,他从玻璃柜里拿出一块乳白色的玉雕把玩着,眼中满是爱惜。据他说,这是一块古人戴在身上的玉佩,上面有着极其精美的花纹。“把自己三十多年跑遍了世界各地搜集到的秦汉、唐宋时期的文物捐出来,这个需要勇气,弄不好还会产生误解,别人会认为我有所企图。

  此前,舒扬从未公布自己捐献毕生收藏的决定。后来,他改变了这个想法。舒扬认为,社会有必要了解这么一批无法用金钱估量价值的东西,去近距离了解它们、研究它们,至少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文化有帮助。“知道自己的祖先有多么聪明,在几千年前就可以用极其原始的工具打造出如此精美的器物,这是正能量的释放。”舒扬说。

  穷尽一生收藏来的宝贝,为什么要现在捐出?为什么选择在东莞捐出?

  “从事古董收藏和拍卖几十年,经历了很多次起落,曾经腰缠万贯,也曾经落魄不堪,如今我并不缺钱花。早就过了拿着古董换钱花的阶段。这些祖先留下的东西就我一个人藏着把玩?有意义吗?留给子女?弄不好反而害了他们。因此,文物、古董最好的归宿就是留给社会,找一家有能力保护也懂得保护,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的机构来看护,按照我的理解,高校是最适合不过的场所。

  舒扬说,他作出的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捐给东莞类似于理工学院这样的本地高校,他不需要任何回报。为了让社会知道这批文物的研究价值,他可以提供国家文物部门、省文物部门的鉴定报告。

  东莞市理工学院宣传部叶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欣慰的想法,理工学院会认真地对待。不过,理工学院需要研究出一套妥善的保管方案,以免出现纰漏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学院有关领导接到舒扬的详细方案后,正在进一步研究其可行性和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