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新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8.07.2014  12:34

      2014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务实重干,全力围绕“稳中求进”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总体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较好,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双双位居全省第3位。然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复杂,各种制约因素仍然较多,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审视,积极应对。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8.28亿元,同比增长9.8%,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高1.3和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9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6.7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1.59亿元,增长9.1%。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上半年,全市夏粮生产稳固,夏粮播种面积433.62万亩(不含长垣县),同比增长0.4%;实现夏粮总产199.29万吨,增长2.8%。夏粮总产实现“十二连增”,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夏粮亩产达到459.6公斤,同比增长2.4%。畜牧生产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6.87万吨,同比增长5.2%;实现牛奶产量18万吨,同比增长5.1%。
      (二)工业生产发展稳定。年初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稳定在12%以上的水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在全省位居第5位,与1季度相比前移2位。从轻重工业看(不含长垣),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4.1%,重工业增长10.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5.1%,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2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正增长行业有27个,占工业行业总数的81.8%。增速高于20%的行业有9个,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速最高,达到6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6.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28.1%,化学原料和和化学制造业增长23.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8%。增加值规模占全市比重超过5%的9个行业大类全部实现正增长,9个行业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9.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9个百分点。从全市重点产业看,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煤化工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
      (三)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3.66亿元,投资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4位,投资同比增长20.7%,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是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绝对主力。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485.68亿元,同比增长35.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9.0%,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0.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8.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不含长垣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6.2%,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建材工业等高成长性产业合计增长31.9%,化工、有色金属、钢铁、服装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25.7%。
      (四)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上半年,全市(不含长垣)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工业生产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7.8%,比全市水平高5.5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7%,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9.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个百分点。截止6月末,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31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3个,其中亿元及以上施工项目22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41个项目。上半年12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5.63亿元,同比增长35.6%,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4.9个百分点,投资额占全市投资的45.6%,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9.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5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始终保持在13%以上。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28亿元,总量保持在全省第8位,增长13.4%,比全省水平高0.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全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0.15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2.8%,其中城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79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6%。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上半年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34.61亿元,增长17.7%,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全市零售总额的41.3%,对全市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0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零售业和餐饮业保持增长势头,分别增长18.9%、17.9%、和13.8%。
      (六)金融支持稳步投放。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38.71亿元,同比增长14.4%,比全省低0.9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省第5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3位。与1季度相比,总量位次前移2位,增速位次前移1位。各项贷款余额1138.80亿元,同比增长16.1%,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5位,增速位居全省第12位。从新增数量来看,全市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215.69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101.04元,增长9.7%。从存贷结构来看,6月末单位存款余额达到660.92亿元,个人存款规模达到1212.3亿元,二者合计存款额占全部存款的96.6%。6月末短期贷款617.18亿元,中长期贷款504.79亿元,二者合计占贷款总额的98.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238.48亿元,占全部贷款额的20.9%,单位普通贷款738.18亿元,占全部贷款额的64.8%。
      (七)公共财政稳健运行。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04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7.9%,增速位居全省18位。其中,税收收入52.48元,增长5.0%,增速较1-5月回暖0.3个百分点。在各项税收中,营业税16.61元,增长9.3%,占全部税收的31.6%,对全市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7%,拉动税收收入增长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1个百分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2.34亿元,增长14.0%。其中,教育支出26.36亿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16.60亿元,增长26.6%;住房保障支出6.01亿元,增长33.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达到13.49亿元,四项民生服务支出总额达62.45亿元,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47.2%。
      二、各县市区主要指标运行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从总量上看,上半年14个县(市、区)中GDP总量最大的是辉县市,达到132.94亿元,新乡县次之,达到113.27亿元,红旗区(含高新区和经开区)第3,总量为79.63亿元。GDP总量最小的是平原新区,为6.60亿元。从增速上看,有5个县(市、区)的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辉县市(8.5%)、卫辉市(8.6%)、封丘县(8.8%)、原阳县(8.8%)和新乡县(9.4%),分别低于全市1.3、1.2、1.0、1.0和0.4个百分点。GDP增速高于全市的9个县(市、区)中,经开区最高,达到22.0%,高新区次之,达到14.1%,卫滨区第3,增速为14.0%。
      工业生产:从各县(市、区)前6个月的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累计情况来看,有以下特点:一是县区之间不平衡。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有11个县(市、区)高于全市水平(12.3%)。其中,凤泉区增速最高,为17.1%,比全市水平高4.8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3个县(市、区)为新乡县、辉县市和平原新区,上半年分别增长11.6%,10.2%和6.4%,分别比全市水平低0.7、2.1和5.9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县(市、区)持续在低位徘徊。如平原新区6月份累计增速为6.4%,分别比3、4、5月份累计增速高1.6、1.2、0.6个百分点,有不断回暖趋势,但从整体看,今年以来平原新区工业增速仍然较低,目前仍处低位运行区间。尽管辉县市、新乡县的累计增速与平原新区相比相对较高,但年初以来一直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市投资增速(20.7%)相比,牧野区、延津县、卫滨区和经开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这4个县、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0.8%、4.1%、9.1%和16.0%,增速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9.9、16.6、11.6和4.7个百分点。其他10个县(市、区)中,凤泉区增速最高,达到27.7%。从趋势上看,部分县市区增速回暖明显。如辉县市累计增速不断提高,其累计增速由2月份落后全市5.7个百分点,至4月份则转变为高于全市水平0.7个百分点,到6月份进一步扩大到领先全市5个百分点。新乡县的状况与辉县市相同,累计增速由2月份落后全市6.1个百分点,转变为6月份领先全市3.5个百分点。而另一部分县(市、区)累计增速则呈现下滑趋势。如延津县的增速由3月份的20.1%,下降至6月份的4.1%,期间虽有反复,但总体上呈下滑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卫滨区和牧野区增速骤降,上半年的增速分别比1-5月份降低了12.1和20.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势比较平稳。与全市水平(13.4%)相比,获嘉县(11.1%)、延津县(13.3%)、红旗区(13.2%)、卫滨区(11.8%)、牧野区(13.1%)和平原新区(9.1%)的累计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较全市水平低2.3、0.1、0.2、1.6、0.3、和4.3个百分点,其中获嘉县、卫滨区和平原新区的增速连续5个月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他7个县(市、区)中,高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5.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另外6个县(市、区)的增速,领先全市水平则不超过1.2个百分点。
      财政与税收:各县(市、区)财政与税收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县区之间增速不平衡。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20%的有7个县(市、区),分别是卫辉市、封丘县、延津县、原阳县、凤泉区、经开区和平原新区。其中,平原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46.3%;延津县次之,增长3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9%)的有4个县(市、区),分别是辉县市、新乡县、卫滨区和牧野区。其中,牧野区为-11.6%,新乡县为-6.3%。增速最低的牧野区与增速最高的平原新区相比,低157.9个百分点,与延津县相比,增速也差44.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方面也是如此。增速最低的牧野区(-22.7%)与增速最高的平原新区(160.1%)相比,相差182.8个百分点,与增速第2的原阳县相比(38.3%)也差61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县(市、区)增速持续低位运行或负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方面,牧野区(-11.6%)、新乡县(-6.3%)是负增长,而卫滨区(4.1%),辉县市(7.2%),虽然是正增长,但总体处在较低水平。税收方面,新乡县、辉县市、卫滨区、牧野区均负增长,分别负增长18.0%、9.9%、3.2%和22.7%。其中,辉县市和卫滨区税收收入已经连续5个月负增长;新乡县和牧野区则是连续4个月负增长。
      三、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财税收入需重点关注。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体呈现下行的趋势。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9%。与全省水平相比,低5.8个百分点;与1-5月和1季度相比,分别回落3.1和4.5个百分点。纵向来看财政收入增速已创近年来新低,上半年位居全省18个省辖市最后一位。上半年税收收入完成52.4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71.8%,同比增长5.0%,与1-5月份相比回暖0.3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落后6.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低14.3个百分点,较1季度也下滑了0.9个百分点,延续了年初以来低速增长的态势。税收收入中,营业税16.61亿元,增速为9.3%,累计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
      从国、地税和财政部门反应的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原因有三:一是煤炭、电力行业税收下滑严重,影响国税增长。赵固一矿、二矿税收累计减收3.8亿元,影响地方级收入减少1.22亿元,拉低国税增长11.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税收同比减少5528万元,下降15.2%。二是涉及房地产、建筑行业的税收大幅回落,影响地税增长。房地产建筑业税收完成24亿元,同比仅增4.1%,较2013年全年回落39.7个百分点。其中契税收入同比下降35.6%,较去年同期回落141.4个百分点。三是非税收入增幅下降。上半年非税收入增长16.2%,但6月份当月同比下降-17.5%,导致上半年增速比1-5月份下滑16.9个百分点。
      (二)新增“四上”企业工业较少。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各县(市、区)加强了“四上”企业入库工作力度,采取措施,积极申报,取得实效。从国家统计局7月中旬最新反馈的情况来看,1-6月份全市(不含长垣)新增“四上”企业39家,其中,工业1家,建筑业12家,房地产14家,批发零售10家,住宿餐饮1家,服务业1家。与1-5月份相比,新增“四上”企业数量增加7家,其中,获嘉县新增加2家,红旗区、凤泉区、牧野区、高新区、经开区分别各增加1家。
      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新增“四上”企业中,工业企业数量少。年初以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1家,即使时间扩展至1年,从去年同期以来全市新建入库企业也仅有6家,仅占全省新建企业总数(584家)的1%。新建入库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新增工业企业数量较少,势必造成下阶段全市工业增长后劲不足。二是部分县(市、区)新增“四上”企业少。年初以来,辉县市、平原新区目前仍没有新的“四上”企业入库,卫辉市、新乡县和卫滨区虽然也有新的“四上”企业入库,但入库数量不多,分别仅有1家。 

新增“四上”企业情况表

合计

工业

建筑业

房地产

批发零售

住宿餐饮

服务业

全  市

39

1

12

14

10

1

1

红旗区

3

2

1

卫滨区

1

1

凤泉区

3

2

1

牧野区

6

3

1

2

新乡县

1

1

获嘉县

7

3

4

原阳县

2

2

延津县

2

1

1

封丘县

4

2

1

1

卫辉市

1

1

辉县市

高新区

7

1

5

1

经开区

2

1

1

平原新区


      (三)金融环境仍然偏紧。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比年初新增215.69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96亿元,下降1.4%。各项贷款比年初新增101.04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16亿元,下降5.7%,新增存、贷款双双缩水。从结构来看,各项新增存款中,单位活期存款同比减少17.60亿元,下降66.1%。各项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同比减少8.75亿元,下降18.3%。其中,短期银团贷款同比下降114.2%,短期贸易融资同比下降306.8%。中长期单位普通贷款同比减少3.90亿元,同比下降29.4%。总体看来,全市金融环境形势仍然偏紧。
      (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仍需努力。高耗能行业仍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的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3.2%,拉动工业增长4个百分点,其主要产品氮肥、水泥、铜材等增速均比较高,分别达到41.5%、20.5%和19%。一方面,这些行业的产品在全国角度看多为产能过剩产品,并且能耗高、污染大,是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调控重点,将会在政策层面抑制新乡市保持工业较快增长的预期。另一方面,2014年全市的单位GDP能耗目标为下降3.2%,降耗压力很大。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增长势必会加大全市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另外,高耗能行业也是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的行业,其高速增长不仅难以持续,而且其波动将对全市经济稳定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取舍两难。总之,在当前形势下,化解部分行业过剩产能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加快新乡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五)新开工项目数量不足。项目是投资之本,而新开工项目则是投资之源。新开工项目数量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开工项目个数、规模双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12个,同比减少68个,在建规模446.70亿元,同比下降5.8%,累计完成投资160.52亿元,同比下降69.3%;亿元及以上项目94个,同比减少5个,累计完成投资126.96亿元,同比下降70.1%。14个县(市、区)中,10个县(市、区)的新开工项目个数减少,其中辉县市减少34个,封丘县减少14个,卫辉市和牧野区分别减少12和10个。二是县区发展不平衡。截至今年6月末,新开工项目最多的是辉县市的43个项目,其次是获嘉县的33个,卫辉市的24个。新开项目不足10个的县(市、区)有卫滨区、凤泉区、牧野区、高新区和平原新区。其中高新区2个,平原新区和牧野区分别有4个,卫滨区和凤泉区也分别有7个。新开工项目数量的减少,以及计划投资规模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到全市下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

河南将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活动
         本报讯(记者 沈剑奇)随着60秒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为巩固新时代中巴友谊贡献河南力量
        本报讯(记者 陈小平)12月9日,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