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三季度河南经济运行监测报告

21.10.2015  18:01

宏观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三季度河南经济稳中有升

河南省宏观经济监测系统显示 ,三季度以来,河南经济现状指数运行趋于平稳,三季度整体形势好于前两季度,经济总体上呈现趋稳回升态势;监测图显示经济运行仍处在蓝绿交界区间,经济活动仍相对偏冷;经济运行走向指有所回升,四季度经济仍有向好发展趋势。当前河南经济运行中,“三期叠加”特征明显,外部形势仍然趋紧,经济下行内在动力仍在。二季度以来,国家和我省出台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效遏制经济下滑态势,随着宏观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四季度经济延续稳中有升的概率增大。

图1  2015年以来河南省经济运行指数走势

注:绿灯区代表经济运行基本正常,黄灯区、红灯区、浅蓝和蓝灯区分别代表经济运行过热、严重通货膨胀、偏冷和严重过冷。横坐标中“15”代表2015年, 12个刻度代表12个月份,下同。

一、三季度河南经济运行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供给逐步回升。 今年以来,农业生产形势良好,1~9月份一产同比增长4.3%,比1~6月份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三季度以来工业运行逐步回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9%,6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基本保持稳定,比5月份之前形势好转。从宏观经济监测系统看,三季度河南工业运行现状指数相对平稳,走向指数有所回升。

图2  2015年以来河南省工业运行指数走势

(二)总需求相对平稳。 投资需求仍显乏力,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支撑经济的稳定器。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15.6%,较1~6月份累计增速稍有回落,新开工项目与去年同比仍是负增长。消费需求相对平稳,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为12.3%。今年以来,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

图3 2015年以来河南省需求运行指数走势

(三)金融活动总体趋于稳定。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1341.9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0891.5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为1063.46亿元、1140.42亿元和1456.28亿元,三季度新增贷款余额回落幅度较二季度回落幅度缩小,金融活动趋于稳定。

图4 2015年以来河南省信贷运行指数走势

(四)物价仍较低迷,通缩压力持续。 9月份,河南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比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双双下跌到今年最低值。其中,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4.4,从4月份开始已连续6个月持续下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4.5,从3月份开始已连续7个月持续下跌。较低的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对我省工业生产进一步回升带来较大压力。

图5 2015年以来河南省价格运行指数走势

(五)四季度河南经济仍有回升动力。 从经济运行指数看,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稍有所回升,新订单指数增加,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非制造业PMI一直处于扩张期,国内经济有进一步扩张趋势。从河南宏观经济监测系统看,三季度末经济走向指数上行,四季度经济仍有向好发展趋势。从国内环境看,国家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金融和财政支撑力度加大,项目审批增加,这些政策发挥有滞后期和传导期,随着这些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四季度河南经济持续回升概率增大。

图6 2015年1-9月份PMI及部分分指数走势

二、当前河南经济面临的发展形势

(一)河南经济运行中“三期叠加”特征明显。 一是“增速换挡”表现明显,潜在经济增速下降。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推进,河南逐步进入到工业化后期阶段,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将被集约式增长方式所代替,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这使实际经济增速将呈现不断下降态势。2012年以来河南经济增速逐步回落, 到今年年初,经济受多重因素积累叠加影响,增速下降明显。

二是结构调整加速。三次产业结构中呈现二产比重逐步回落,三产比重逐步增加态势;在工业结构中,基础性工业逐步下降,消费品工业逐步上升;在投资结构中,一产、三产投资占比增加,二产投资占比下降。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表现为投资支出占比下降,消费支出占比增加。经济结构处于加速调整期。

三是前期政策仍处于消化期。表现为部分行业和领域仍处于生产过剩阶段,如煤炭、钢材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等还处于前期扩张性政策引起的生产过剩的局面,仍需要不断调整和消化。

(二)内在产业结构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 从我省情况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及服务业占比较小,有些还没有成长起来,而能源、化工、原材料等基础性产业占比较大,这些产品多是工业生产的中间产品,当经济不景气时或出现经济波动时,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难以短期内调整来适应市场变化,因而影响较大。基础性产业占比较大的特点使得经济在高涨时增长较快,当经济出现回落时也下滑较大,对经济稳定运行影响较大。目前在国内经济增速换挡和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双重影响下,河南经济下行内在动力增加。

(三)国际经济形势仍处于低迷期,国内经济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运行。 世界经济仍没有走出周期性衰退阶段,除了美国,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形势仍较低迷。6月末,除了美国,欧元区、日本及其他金砖国家工业产值同比均为负增长。我国进出口形势持续下滑,以往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的外部需求形势严峻;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通缩压力持续,不利于经济回暖。我国受经济调整和世界经济周期性衰退因素的双重影响,经济运行低于潜在经济增速水平。

(四)经济运行进入短期宏观政策支撑期,但结构调整仍不能忽视。 为了缓解经济增长下降给经济社会运行带来的压力,二季度以来,国务院以及央行、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诸多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我省在国家和自身各种政策措施刺激下,经济下滑态势得到遏制,经济运行总体企稳回升。但是刺激性的宏观政策总有消化完的时候,经济增长终归要回到自然增长状态,对此要保持足够的认识,现阶段始终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调控重要任务。

三、未来河南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加强内需引导,从投资驱动向投资和消费需求共同驱动转变。 经济进入到新常态形势下,消费需求成为经济运行中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力量的形势已不可逆转。

一是增加收入,降低税收,藏富于民。提高消费需求,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力度,让民众把大量存储在银行里的钱花出去,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运行中去,而不是借给银行,进行重新分配,从而提高资金参与经济运行效率,释放社会需求,逐步形成需求导向型的经济。

二是抓住经济发展趋势,扩大消费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0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来促消费惠民生。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消费市场巨大。因此河南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大支持力度,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三是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做大做强本土互联网+企业,加大本土电商的扶持力度。当前消费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但消费形态和方式发生变化,如不能及时调整,消费能力将通过新的消费渠道和形式大量向外转移,对我省向内需导向型经济增长过度形成新的制约因素。

(二)加强创新,增加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既是现实的生产力,同时也关系未来发展,要大力增加全社会R&D经费支出。一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要瞄准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对于一些支柱行业或优势行业,要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率。一些传统行业增长会逐步减慢,比重会逐步降低,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要把企业和行业放在市场里,逐步让市场才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力量。

(三)优化宏观政策调控手段,从投资型财政向消费型财政逐步过度。 虽然短期内宽松的刺激投资的财政政策出台,增加了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迅速遏制经济下滑态势,但是经济从投资驱动最终向消费驱动过度的总趋势不可逆转,从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来看,未来消费支出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因此,财政政策应该大力增加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消除民众后顾之忧,降低民众储蓄意愿,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社会保障力度加强和社会福利制度健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撰稿: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