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贡献分析

10.09.2015  19:11

城市基本情况统计是国家统计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城市作为基本单位实行块块统计的方法制度。这个报表制度高度关注市辖区统计,力图考察城市经济即市辖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贡献作用。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它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提出的“发展极”理论认为,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空间中,经济增长是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增长的。一些主导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再通过其吸引力和扩散力促使自己优先增长,并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一个地区的市辖区作为人力、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集中中心,促进了其他资源集中和积累中心的产生,是地区经济优先增长的“发展极”,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城市基本情况统计报表数据,大致梳理了平顶山市辖区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市辖区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情况

(一) 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雁

近三年来,平顶山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9.14:65.59:25.28变化为2014年的10.21:53.72:36.08。三年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比较稳定,仅提高了1.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11.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0.8个百分点;由下表数据可以看出,全市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市辖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带动,三年间,市辖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7.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7.53个百分点,均快于全市,成为带动全市结构调整的“火车头”。

表1              2011-2014年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全市

市辖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

9.14

65.59

25.28

1.33

74.78

23.89

2012

9.75

60.89

29.36

1.60

65.72

32.68

2013

10.44

58.23

31.33

1.63

62.27

36.10

2014

10.21

53.72

36.08

1.46

57.12

41.42

图1          2011-2014年全市及市辖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二)地方财力增长的“拉纤夫

从近三年的统计数据看,市辖区对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贡献率由2012年的39.86%提高到2014年的45.41%,呈明显提高之势。

表2                  2011-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全市

比上年增加

市辖区

比上年增加

市辖区贡献率

2011

952983

 

530627

 

 

2012

1073568

120585

578692

48065

39.86

2013

1197385

123817

632087

53395

43.12

2014

1307155

109770

681932

49845

45.41

图2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与市辖区贡献率(%)

  (三)城市基本建设的“开拓者

2014年平顶山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增长了77.78%,其中市辖区增长81.09%。三年间,市辖区占全市投资的平均比重为18.37%,而对全市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9.65%,做出了超额贡献。

表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          单位:万元

 

全市

市辖区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比上年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占全市比重(%)

比上年增加

贡献率(%)

2012

10348083

2196422

1833237

17.72

296781

13.51

2013

12317679

1969596

2209351

17.94

376114

19.10

2014

14491677

2173998

2782383

19.20

573032

26.36

合计

37157439

6340016

6824971

18.37

1245927

19.65

201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2011年增长了106.92%,其中市辖区增长146.9%,带动全市增长101.65个百分点,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为95.07%。

表4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单位:万元

 

全市

市辖区

房地产开发投资

比上年增加

房地产开发投资

占全市比重(%)

比上年增加

贡献率(%)

2012

1093531

340499

763190

69.79

242107

71.10

2013

1201672

108141

856292

71.26

93102

86.09

2014

1558193

356521

1286540

82.57

430248

120.68

合计

3853396

805161

2906022

75.41

765457

95.07

图3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加量                  单位:万元

  (四)转换经济动力的“主力军

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市辖区294.9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8.34%,同比增长13.57%,对全市增长的贡献率为50.92%,超出了其所占的份额。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一直快于GDP增速,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市辖区消费需求增长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

图4              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五)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传动带

一是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近三年,市辖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市辖区和全市GDP增速。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三年来,市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市辖区和全市GDP增长速度。

图5      全市和市辖区GDP与市辖区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速(%)

三是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炭经济,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上年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辖区下降速度快于全市。

图6  

   

  四是市辖区绿化面积逐年增加。

图7      近年市辖区绿化面积                                        单位:公顷

  二、主要问题

在平顶山市的城市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辐射作用小等问题,在城市供给、城市发展质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先进的城市比都有一定差距。 

(一)城市经济总量不大,规模效应不够突出

2014年市辖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为28.5%,且近三年来,呈逐步下降趋势;市辖区其它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如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也呈这样的走势;市辖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市的比重不到两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未能突破50%。见下表:

表5                  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市辖区占全市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

公共财政收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011年

35.62

55.68

52.43

46.5

48.29

18.85

2012年

30.10

53.90

47.51

37.9

48.15

18.01

2013年

29.09

52.79

48.42

38.1

48.01

17.94

2014年

28.50

52.17

44.91

34.3

48.34

19.20

(二)城市经济总体质量有待提高

平顶山是资源型城市,城市经济长期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有色、化工等六大能源原材料和高耗能工业是主要经济支柱,产业竞争力、持续增长动力、投资吸引力等已明显不足,资源环境代价巨大,人力资本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转化困难,主导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与现代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商贸餐饮、交通通讯、现代物流、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文化广播、旅游、信息软件、文创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品、高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当薄弱。从发展趋势看,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主宰平顶山市经济增长,一、二、三产业不平衡性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三)城市建设规模层次不高

平顶山建市57年,城区建设几十年局限于老城区,且“千年一面”,变化不快,街道还是那个街道,只是稍有拓宽;楼房还是那座楼房,只是粉刷了表面;店铺还是那个店铺,只是改变了门脸……。用近十年时间开发建设的新城区,至今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较强的服务业业态支撑,尚未形成较为方便成熟的人居环境。几十年来,除了原有的平煤-神马、平高-东芝、平东、姚电、正大等那几家大型企业外,没有新的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入驻和引领,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整体经济格局老套僵化,缺乏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和新动力。

三、建议

(一)以城市建设带动城市经济

新城区建设中,以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注重引进大型商贸商务总部经济建造楼宇群,建设亲民便民的餐饮、集贸市场提升城区人气,以业态错位建造城市综合体,在造楼建城中带动城市产业发展。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城市配套产业应与城市的需求相匹配,统筹协调,防止数量过剩。二是产业投资应政府统一规划,按照市场经济运作,以民营为主体。三是招商引资务必重视内容实质。

(二)以“易居宜居”为原则,注重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要求相适应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一个基本条件是“易居宜居”,否则,人口不愿集聚,建成的是“空城”“鬼城”。“易居宜居”,不仅仅局限于购物、求医、上学、休闲等生活设施的配套,对优质生态环境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城市功能提升

平顶山市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城市功能单一、产业结构落后、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因此,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壮大,一个时期内仍需以工业为基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二、三产业繁荣发展,变工业型城市为贸易型、服务型和消费型等综合性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注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单一的资源型发展模式。对原有产业进行拓展和延伸,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另外,平顶山市在土地资源日益窘迫、劳动力资源优势不足、环境承载已近极限的情况下,要使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突破资源环境要素瓶颈制约,提升城市发展包容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