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纪实

30.12.2014  14:49

    “早就听朋友说平顶山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雄奇秀美。百闻不如一见,来过方知好,不虚此行,这里的旅游资源非常吸引我。”2012年9月第四届“华合论坛”期间,来平的马来西亚政府特许发展机构执行总裁陈锦拿督感慨地说。

        陈锦拿督的一番话,道出了外地游客对山水鹰城秀美风光的肯定和喜爱。

        近年来,我市围绕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推介营销与产业融合,旅游业近悦远来,发展良好,也带动了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项目建设备足发展后劲

        市旅游局局长张风岭说,“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黄金时期,项目建设四处开花,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后劲充足。

        市旅游局提供的材料显示:

        2011年,全市旅游项目完工7个,在建项目23个,共完成投资28.9亿元。其中,尧山滑雪乐园和天龙池滑雪场的运营,填补了我市冬季旅游产品的空白,完善了旅游产品结构,改变了我市旅游夏强冬弱的局面。

        2012年,全市在建旅游项目32个,项目投资总额177.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引人注目的叶县盐湖度假村项目开工建设。

        2013年,全市在建旅游项目55个,18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马街书会文化景观工程、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工程、中华曲艺展览馆、文化创意产业园、赵庄魔术风情小镇、新华区香山国学园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成为亮点。

        2014年到明年,我市旅游项目建设推出系列“大手笔”:投资两亿元的叶县七彩沙河项目大型水上乐园建成,投资10亿元的山顶公园项目将开工,投资40亿元的应山主题公园有望于明年下半年动工,投资20亿元的应国古镇项目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工。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各项设施和服务,实施311国道改建工程,尧山-大佛景区将一改单线交通为环线交通,彻底改变拥堵现象;完善旅游标志系统,方便外地游客直接进入景区;建设景区网上服务系统,开通网上支付等业务。

        据统计,今年我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预计达到3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13%。

    通游圈扩展到1000公里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平顶山旅游这坛美酒的香气飘得更远,让更多的人闻香识鹰城,近悦远来,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市在旅游营销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从五一景区免费开放到错峰免费,再到旅游年票一卡通,我市频频出“招儿”,把优质的旅游资源推向四海宾朋。这一系列惠民之举火了景区,乐了游客,活了市场,在业界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我市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联盟旅游产品展销会、世界旅游城市博览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等大型宣传营销活动,与外地旅游企业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组织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参加2012河南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览会和2012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展销活动,龙泉古剑、汝瓷、水晶盐灯、金镶玉、冯异醋业、浴盐及全蝎等旅游产品分别获奖。

        2012年7月1日,平顶山至上海双向旅客列车正式开通,为开拓上海及周边沿海地区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我市对海内外市场进行科学划分,筛选一些城市作为重点,开辟其周边市场:省内以郑州及我市周边市为市场重点。省外以北京为突破口开辟京津冀市场;以石家庄为重点,开辟保定、邯郸、邢台市场;以太原为重点,开辟运城、晋城市场;以西安为重点,开辟渭南、商洛市场;以武汉为重点,开辟襄阳、孝感、咸宁市场。如今,我市的通游圈已扩展到1000公里,实现了台北来我市包机游,北京、济南、西安、石家庄、徐州、武汉及省内周边城市来我市专列游和大巴团队游。

        二郎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玉说,2014年十一旅游黄金周过后,随着气温下降,景区进入旅游淡季,但二郎山、灯台架景区却是淡季不淡,高峰不减,游客依然盈门,住宿时常爆满。截至11月底,这两个景区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

        “大手笔”营销,鹰城人一次次吹响向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冲锋的号角。

      产业融合一举求多效

        市旅游局副局长谢炜说,旅游业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左右联动广,上下带动大,发展好旅游业,可以“一举求多效”。

        近年来,我市抓住旅游业这个“牛鼻子”,将其与文化、新农村建设、工业、商贸等融合发展,实现了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市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我市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注重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打造景区旅游演艺产品,不断提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档次。目前,我市成功开发了郏县三苏园、叶县县衙、平顶山博物馆等文化旅游景观,在文旅融合、文博融合上形成独特的品牌景观。

        按照“有游客服务中心、有停车场、有标识系统、有旅游厕所、有特色餐饮、有住宿、有讲解员”的“七有”标准,我市抓好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继续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鲁山县1000余家农家乐每户年均收入8万元左右,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向上争取资金,大力扶持被纳入全省特色旅游村发展规划的8个村,积极帮助引进资金和项目,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端起“金饭碗”。

        围绕文物、古迹、庙宇、衙署、碑帖、书会、魔术等特色文化遗产,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我市旅游商品发展的意见》,成立市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纪念品,打造旅游商品示范店,举办市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促进旅游与工业、商贸等的融合;推动旅游商品企业创建知名商标,提高旅游商品发展层次。在2014年举行的首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我市参展的旅游商品汝瓷、花瓷、金镶玉、树雕等深受欢迎,一些作品分获金奖、银奖和精品奖、创意奖。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旅行社增长到62家,旅游星级饭店增长到32家,发展星级旅游餐馆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0余家、农家乐1500户,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

        市华通旅行社总经理吴培林说:“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旅游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相信平顶山旅游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