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文广新局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04.01.2015  14:46

2014年12月18日,在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简称“三先”表彰)大会上,平顶山市文广新局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三先”表彰是文化系统最高政府表彰,每五年一届。本次活动集中表彰了五年来文化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对文化建设起到了有力的导向性、示范性和激励性作用。98个“全国文化先进单位”、150个“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52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6名“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平顶山市文广新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设施大建设、文化名片大彰显”的发展目标,在全市文化系统开展“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政风、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活动,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抓标准。近年来,平顶山市文广新局按照“超前构思、提高标准、舍得投入”的思路,根据文化发展的长远规划确定文化设施功能定位,并为今后的发展预留空间。总投资5亿多元、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位于市新城区核心地带的平顶山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2012年建成开放,市里每年还投入1200万元运转经费保证高效运转。这两个市级标志性文化场馆已经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展示历史文明、交流文化信息和广大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全市文化设施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13年以来,平顶山市又相继建成了市少儿图书馆、市美术馆、郏县三苏博物馆、宝丰马街书会展示馆、宝丰汝官窑遗址博物馆等一批特色文化设施;新建了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90多个文化广场,350多个村文化大院、2598个农家书屋、1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2588个行政村基层站点。全市形成了市、县、乡、村文化设施全覆盖,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就近、便利、有选择的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是基本服务建设抓质量。近年来,平顶山市在全市开展了旨在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文化场馆开放水平。2014年以来,平顶山博物馆就接待观众近100万人次;市群艺馆举办各类书画、摄影展、公益演出、公益培训9700多场,直接受益群众160多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年总流通30多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近50万册次,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参加人员2.6万多人次;全市各级文化馆每年组织举办文化活动1000多场,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组织文艺活动上万次。为有效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持续举办“文化客厅”公益培训。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培训,规范高效管理,拓宽服务范围,严格师资选拔,建立听课评课制度,保证教学质量。目前,参与义务授课的教师有130多人,受益群众近百万人次。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邀请专家授课,免费举办各类培训、专家讲座和其他专题活动的同时,把公益培训活动送到基层,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基本活动建设抓特色。 平顶山市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曲艺之乡”、“魔术之乡”,现有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7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0张国家级“城市文化名片”,25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6处中国传统村落。依托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努力使文化活动有特色,有亮点。充分发挥书法、戏曲优势,先后承办了中国曲剧艺术节、中国书法兰亭奖大赛等多个大型文化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举办“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时,突出了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魔术、地方戏、广场舞等特色文化,参与群众达280万多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连续5年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基层文化活动突出特色,彰显各地独特的文化活动形式和文化传统。宝丰县以马街书会为龙头,突出曲艺、魔术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郏县突出大铜器文化特色,每年举办全县大铜器比赛,吸引了数百支民间团队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突出特点,在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持续推进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大香山风景名胜区、燕山湖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村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四是基本队伍建设抓选育。近年来,平顶山市文广新局重点把握好“选、育、用、管”四个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重点引进和公开招聘相结合,坚持教育学习、拓展培训与工作育人相结合,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育好用好人才;2011年以来共分4批招录引进本科以上专业人才49人,为文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证。抓好社会文化队伍建设,重点从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文化骨干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招募和培训来自高校的专家教授和社会文化行业的专业人士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在全系统确立“快乐生活,艺术工作”理念,推行“五项工作机制”,坚持“三分用、七分育”,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分类管理、量化管理和绩效管理,营造干事创业氛围,靠良好的环境塑造人、培育人,在全局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