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08.05.2014  12:34
       

近年来,平顶山市紧紧围绕“提前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健全“两项机制”,强化“三个结合”,坚持“四个注重”,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公民法治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一、健全“两项机制”,提升法治文化建设合力

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市委将法治文化建设内容写进《关于加快文化强市的决定》,纳入全市文化强市总体战略,与各项文化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制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建立职能部门主导、专业团体承办、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着力推进。“六五”规划实施以来,市、县财政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法治文化建设,为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考核评价机制。将法治文化列入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内容,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围绕阵地拓展、产品创作、载体创新、经费保障等主要内容,明确考核要求,量化考核指标,增加考评权重,落实责任奖惩,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二、强化“三个结合”,丰富法治文化建设内涵

一是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融法治元素于传统文化,通过戏曲、曲艺、器乐、舞蹈、诗歌、书法、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法律规范生动化、法律宣传艺术化,搭文化舞台,演普法节目,营造弘扬传统、体现法治、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法治文艺走进“马街书会”成为平顶山法治文化建设的品牌。

二是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结合机关文化、单位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景区文化等,利用文化场、馆、站、室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鼓励自创自演,以身边人、身边事,写法治、演法治、唱法治、讲法治、画法治,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六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开展不同层面的各类法治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百万群众受益。

三是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建立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顾问团,普法讲师团、法制辅导员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寓宣传于服务,丰富“法律六进”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机关创建内容。全市有1个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乡(镇、街道)被评为全省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个社区被评为全省十佳民主法治社区、45个村(社区)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三、坚持“四个注重”,增强法治文化建设实效

一是注重法治文化队伍建设。市县两级组建11个普法讲师团、6支大中专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11个法治文艺创作团队、15个专业演出团队、166个民间演出团队。命名表彰20个市级优秀法治文艺团体、30名优秀法治文艺工作者。9个团体、5名个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法治文艺团体、全省优秀法治文艺工作者。

二是注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施法治文化建设“十、百、千、万”工程(十个法治文化示范基地、百个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千个法制宣传教育长廊、万个法制宣传教育橱窗),拟用3年时间,形成遍布城乡、富有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六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建立10个法治文化示范基地、13个法治文化广场、1539个法律图书室(角);在交通要道设立6个100平方米大型法治公益宣传牌;命名表彰20个市级优秀法制宣传教育基地;6个基地分别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全省优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

三是注重法治文化产品的开发。编印《“六五”普法农民社区居民常用法律知识读本》2万本,制作《首届鹰城法治书画摄影作品集》、《法治之光?全市优秀法治文艺节目集绵》光碟2千张,印制 “六五”普法挂历5千本、挂图2万张,创作法治文艺作品56部;开展法治漫画进公交、法治春联送农家、全市优秀法制宣传教育资料评选、“六五”普法理论与实践征文、首届鹰城法治人物评选活动;举办首届鹰城法治书画摄影作品展、全市法治文艺下乡汇演、第二届全市法治文艺汇演。11件法制宣传教育资料、9篇论文、75件法治书画摄影作品、7个法治文艺节目在全省获奖。平顶山市司法局荣获4项优秀组织奖。

四是注重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在报纸、电视台、电台分别开设《法制周刊》、《法苑漫淡》、《公民与法》等法治栏目;举办优秀法治文艺节目电视展演、电视电台法治鹰城在线直播节目;创办《平顶山法治》期刊;建立11个普法网站、213个法治网页,形成了“舆论全覆盖、媒体全联动”的法治文化传播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