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多措并举助力“三苏”文化漂洋过海

06.07.2023  10:53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王宇
  •   中新网河南新闻6月7日电(刘鹏 杨果)中国文学史上的“三苏”即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的小峨眉山下,埋葬着苏轼、苏辙兄弟的墓冢和其父苏洵的衣冠冢。二苏葬郏以及苏洵衣冠冢形成的“三苏坟”,给中原大地注入了一宗丰富的文化财富。近年来,平顶山市侨办立足增强海外侨胞的文化自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为侨提供精神服务,以“三苏”文化为外宣窗口,推进“三苏”文化时代化、数字化、全球化,让延续千年的“三苏”文化漂洋过海,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深挖“三苏”文化的时代价值

      苏轼创作的诗词和书法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他还是唯一入选法国《世界报》“千年人物”的中国人。“三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弘扬,更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据了解,自今年以来,平顶山市侨办邀请平顶山市三苏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苏氏后人、海外侨胞等多次探访三苏园,召开“弘扬三苏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文化成果纳入“平顶山市标识性文化资源库”。同时谋划举办了以“三苏”为主题的“月是故乡明 千里共婵娟”海内外侨胞中秋联谊活动,通过认根、铸魂、追梦三个环节,再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以传承良好的家风、清正廉洁品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数字化激发“三苏”文化新活力

      据了解,为突破地理限制,跨越山海阻隔,体悟东坡精神遗产,守望精神田园,郏县籍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刘楠发起了“守护苏东坡”云村民公益项目,建立“守护苏东坡”云村民之家,汇聚海内外苏氏宗亲、学者、东坡粉丝500余人。数位传播学大咖加入云村民团,群内热烈探讨“元宇宙携手传播大咖,踔厉守护苏东坡文化”,用数字经济赋能“三苏”文化,与乡村实体经济结合,探索文创工坊、疗愈农场、乡村新闻播报官、青年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等。

      此外,2023年1月,郏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国首个苏东坡主题乡村春晚;2023年5月,建立起全球第一家苏东坡主题乡村图书馆,紧邻苏墓数百米,基于乡村自身独特价值,向世界彰显村庄的文化自信,打造世界“苏粉”的朝圣地。

      向世界讲好“三苏”故事

      近年来,平顶山当地整合郏县“三苏坟”与眉山“三苏祠”文化资源,依托“守护苏东坡”云村民数字平台,以东坡诗词、书画及东坡美食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探索“三苏”文化海外传播路径。充分利用平顶山市华文教育基地平台,动员“我为海外华人上网课”志愿者老师编写《苏东坡的诗》《苏东坡的美食》等课堂讲义,开设“苏东坡小课堂”,解读诗词背后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深受海外华裔青少年欢迎,纷纷被这位古代文豪“圈粉”。

      同时,在海外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慧说鹰城·郏县三苏园》《寻访苏东坡》等系列视频,在华人头条大力推广由农民守护故事口述史制作成的村志及《东坡人间疗愈手册》《东坡二十四节气农历》等图文音视频。

      此外,郏县运用“三苏”文化地缘亲缘纽带关系,开展“根在中原,情系郏县”活动,积极与世界苏姓宗亲总会建立联系,在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荷兰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世界苏氏宗亲总会寻根访问团和海内外苏轼后裔先后组团到郏县祭拜“三苏”,加强了郏县与海内外华侨华人的交流与合作,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海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华夏儿女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苏东坡一生漂泊,曾写“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平顶山郏县作为苏东坡最后的安息地,需要海内外侨胞共同来守护,在守护好精神家园中更好汲取奋进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