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落地 让幸福生根 ——十八大以来平安河南建设综述
平安,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保障。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省委提出要建设“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在谈到打造平安河南时,省委书记郭庚茂说,平安河南建设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综合性载体,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性工程。他还把平安河南建设的总体思路精辟地概括为“三双”,即实现“双安”、推进“双治”、夯实“双基”。郭庚茂指出,“双安”就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平安河南建设的基本目标;“双治”就是推进法治、推进德治,这是平安河南建设的基本途径;“双基”就是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是平安河南建设的基本保障。
省长谢伏瞻要求,要树立“大平安”理念,创新社会治理,保障改善民生,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奋力建设平安河南。
近年来,全省上下按照“三双”要求,大力推进平安河南建设,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组数字见证了平安河南建设的发展历程:全省群众安全感提升到91.21%,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执法满意度提升到85.8%,群众对信访部门的满意度提升到81.9%,我省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省。
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当前,我省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易发多发。
2014年,省委提出在基层建立民主科学决策、矛盾预防化解、便民服务工作、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机制”。郭庚茂指出,在“四项基础制度机制”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是关键。
如今,我省县、乡、村三级普遍建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或工作室,在卫计、人社、交通、教育、环保等领域建立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相关部门参加,对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要求,努力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全省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
2014年,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完善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将2015年作为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施年,强力跟进落实。
各地把预防矛盾纠纷作为工作的第一环节,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的发生。对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欢迎的,快办办好;对条件不成熟的,暂缓办理;对群众反对的,坚决不办,防患于未然。
群众反映诉求更加便捷。省、市、县、乡四级24小时电话接访;实行网上接访、视频接访、电话接访、联合接访、“阳光信访”;建立绿色通道,对群众信访信件免费邮递;设立向群众公开的领导信箱、邮箱和电话等,使群众的诉求随时随地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
把解决群众诉求作为化解矛盾的基础。对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进行处理。对一些疑难问题,还做到“四个弄清”,在弄清历史事实、弄清问题性质、弄清有关政策、弄清处理原则基础上,依法依规妥善处理。
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机制。有的发挥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的作用,有的吸收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和退休的法官、检察官、民警参与,有的建立了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五老”协会,有的建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等。现在,全省已有专职人民调解员6.23万人、兼职人民调解员14.35万人。
此外,各地还不断创新调解方式,在电视台开设诸如《百姓调解》、《宋都调解》、《茶都调解》等栏目,开展电视调解,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进行了法治教育,向社会传递“和为贵”的正能量。
立体化防控体系筑起百姓“安全网”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
全省积极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竭力保治安、保平安、保安全。
政法综治部门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不好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依法严厉打击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不间断地排查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遏制犯罪高发势头。
只打不防,越打越忙。全省大力推进社区防控网、街面防控网、单位防控网、视频监控网、治安卡口网、区域协作网等建设,筑牢围剿、防范犯罪的天罗地网和铜墙铁壁。
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相继开展了“视频监控建设管理年”、“视频监控建设规范提升年”活动,实现市、县、乡三级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90%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视频监控体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鼠标巡逻、探头站岗,警铃一响、盗贼落网”。
濮阳市大力实施视频监控建设“满天星”工程,实现市、县、乡、村“三级平台、四级联网”;内乡县技防包括信息查询、电子围栏等9大功能;林州市建设“天眼”工程,全省第一家使用云存储技术,全省县级市第一个实现交通信号联网控制,市公安局是全国第一家全方位综合应用4G-LTE无线专网进行视频监控和应急指挥的公安实战单位。
郑州、三门峡、林州还装备了警用直升机、无人机、高空瞭望系统,居高临下、一目了然,使犯罪分子插翅难逃;鹤壁、南阳、许昌、安阳、新乡、济源等地开展“警灯闪烁”工程,老百姓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心里踏实。
民为根本,治安为民;民齐者强,治安在民。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防群治成为我省治安防控体系的强大支撑。
全省县、乡两级均建立专职治安巡防队,乡级平均达15人以上。有条件的村(社区)也建立了专职治安巡防队,没条件地建立了兼职巡防队。有的地方还吸纳出租车司机、快递员、环卫工人、小区保洁员等参与维护治安;有的建立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队伍;有的实行邻里守望、轮流打更;有的开展军警民协作、联防,发挥民兵的作用。大力发展壮大保安队伍,全省保安达到16万人。
思路一变天地宽。为破解治安难题,各地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周口市、虞城县实行政府出资买保险、群众被盗得补偿,激活了平安建设“一盘棋”;鹿邑县实行治安巡防有偿承包,市场化运作,节约了行政资源,提高了巡逻实效。
如今,我省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已经“立”了起来,从空中、从地上、全方位、全天候地守护着平安、呵护着百姓。
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平安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基本保障,持续地抓、不停地抓、下力气抓,先后下发一系列文件,在驻马店、开封、南阳召开三个现场会,组织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不断增强基层的实力、动力、活力和能力。
几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县、乡两级综治组织的职能、机构、体制、机制、制度、队伍,村(社区)设立综治工作站,独立办公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成立综治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设立综治工作站或综治联络员。经费保障、技术装备、干部选拔、福利待遇等向基层倾斜,激励优秀政法综治干部干警奔赴基层、扎根基层、创业基层。在全省努力形成责任明确、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保障有力、富有权威的基层综治组织体系。
郑州市创新社会治理,在全市实行了“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2.2万余名网格长将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洛阳市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为每个网格配备两名专职网格员,把网格做实、工作做实;驻马店市把网格化落实到自然村和群众家门口,解决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像郑州、洛阳、驻马店一样,我省各地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在城区,按照300户或者1000人左右的标准划分为一个网格;在农村,将一个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谁家有了难事、急事、烦事,给网格长打个电话就能搞定。
全省各地关注基层、倾斜基层、保障基层,开展政法干警包村、驻村工作,推进警力下沉,实行城市“一格一警”、农村“一村一警”或“一村四警”,努力实现警务全覆盖。广大干警进网格、进农村,活跃在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服务管理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矫治、救治、服务、管理,预防违法犯罪发生,洛阳、漯河等地对社区矫正人员实行GPRS手机定位管理,新乡市开发了“吸毒人员同城住店自动报警系统”。驻马店市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服务管理,帮助留守妇女开展生产,在村里安装视频聊天系统,在留守老人家里安装应急呼叫系统,遇到急事,有求必应。
哪里有平安建设哪里就有基层基础。几年来,随着我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等各类新区的发展,各地逐步把基层基础建设拓展到这些地方,实现平安建设的组织、工作全覆盖。
目前,全省基层普遍做到了有人员管事、有装备干事、有阵地做事、有制度理事、有经费办事。
全省坚持“点、线、面”结合,以三类平安创建为抓手,推动平安建设竖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积小“安”为大“安”。
——在块块这个“面”上,开展创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活动,以基层平安促整体平安。2013年,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部署以三年为期,以“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为目标,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今年年底80%以上的创建目标;
——在条条这个“线”上,开展创建平安行业、系统活动,以行业、系统平安促全局平安,开展了“平安校园”、“平安商场”、“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景区”、“平安火车站(广场)”等10个行业、系统的创建;
——在细胞这个“点”上,开展创建“和睦家庭”活动,以家庭平安促社会平安。
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抓。“点、线、面”结合集中体现了综合各种力量抓平安建设的生动实践。平安河南建设取得的成效,是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三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直接抓,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年来,各级人大政协、社会各界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法治保障,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凝聚多方力量支持平安河南建设;
——三年来,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创平安,尤其是50多个成员单位,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发挥了骨干作用;
——三年来,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平安河南建设。加强平安建设宣传,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持续提升。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进行表彰、奖励、救助,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平安建设的根本标准,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每年两次委托省统计局对群众安全感、执法满意度进行调查,表先促后,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做到“安全不安全,群众来发言”、“平安不平安,群众来把关”。
平安是幸福的源泉,平安是和谐的保障。目前,一张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平安网”已在中原大地铺就,并不断向纵深拓展、延伸、提升。(记者 李凤虎 谢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