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应视“无油水”为常态

10.11.2015  15:29

反腐抓大,亦抓小。看看近年来的反腐成绩单,不可否认,抓的最多的还是管钱、管人、管资源的干部。这些人身居要位,岗位油水多,诱惑大,容易滑向腐败的深渊。但是有些部门,虽被称为“清水衙门”,仍某些干部被开发出了“油水”,对于这些部门应是纪委等以后重点监管的对象。

这里,就有一个在无油水岗位上“发家”的典型,用事实来说明,不是没油水,关键是脑筋动得足不足。来自新华网的报道,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山东省潍坊市档案局原副主任科员王家林利用职务之便先后盗 卖馆藏真品字画52件、民国版潍县志等县志5套、旧电影海报35幅,涉案金额25.8万元。

反腐要全方位撒网,重点捕鱼。不仅要盯住人,看住钱,同时也要管住物。作为档案局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偷卖特藏字画,使其捞到了不少油水。确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管着这么多的藏品,想发“横财”也就只能在藏品上做文章了。

档案馆的藏品之所以被偷换,关键还是缺少监管的眼睛,或者说监管存在漏洞和死角。作为档案馆应定期对馆内物品进行整理,对于藏品应实行双人管理或者多人管理,避免单人进出。当然,对于其他部门而言同样如此,要想防腐、防贪,就必须加强权力的监管,从而使贪官难做,莫敢伸手。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想捞油水而去当官,永远当不了好官。随着党和国家反腐力度的加强,监管权力的下沉,越来越多的部门会成为真正的“清水衙门”,干部也应视无油水可捞为常态。完善监管制度,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加强纪律监管,杜绝权钱交易,透明财政开支,从而做到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