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这个良心活儿!”

02.07.2014  11:53

 

孙保丰(右)和管理员在白营镇白营村蔬菜种植基地查看冬瓜长势

      “你看这茄子、冬瓜长得多好,可是销路不好啊!能不能帮俺把这些茄子、冬瓜都卖了,俺好把地腾出来种别的菜!”6月30日,在汤阴县白营镇白营村蔬菜种植基地的冬瓜地里,管理员程大爷摘下一个冬瓜递给孙保丰,愁眉不展地说。
 
      “放心!俺已经联系好了买家,你的茄子、冬瓜俺全拉走。” 孙保丰连忙接过冬瓜说,“俺办这合作社干啥?就是为大家搞服务,让农民、市民都受益。咱得干好这个良心活儿!”
 
      孙保丰神色凝重,浓密的黑发略显凌乱,眼睛布满血丝,身穿一件印有农产品配送中心字样的T恤,鞋底上还沾着潮湿的泥土。
 
      孙保丰是安阳县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2009年,他从郑州市电子工业学校毕业后,返回龙安区马投涧镇上毛仪涧村家中,承包了10多亩地搞蔬菜大棚。当年,黄瓜喜获丰收,但并未给他带来预期的收益。“当时,黄瓜市场价是每斤5角钱,菜贩到地头收每斤才给2角钱,俺觉得价太低没卖。可黄瓜不等人,第二天黄瓜从原来的20公分一下窜到25公分,品相不好卖不上价,最后只好以每斤1角钱的价格处理掉。年底一算账,俺赔了8万多元,赔得是真惨。这事儿对俺刺激比较大,俺就一直在想,为啥自己种菜,价格自己不当家?怎样才能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孙保丰眉头拧成了疙瘩。
 
      考察市场后,孙保丰决定:成立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孙保丰吸纳了部分蔬菜种植户和汤阴的1家农业公司为社员,专职为社员搞服务。他不停地奔波在地头、市场、厂家,采购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联络技术员,指导社员生产;了解市场行情,把热销菜卖个好价钱,把滞销菜推销出去……
 
      渐渐适应了起伏不定的市场,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销售量上不去,规模怎么扩大?困扰孙保丰的这个难题随着我市“菜篮子”工程的开展迎刃而解。
 
      为促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缓解菜农卖菜难、群众买菜贵,破解菜价“最后一公里”难题,2012年,我市在推进农贸市场、便民菜店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户与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便民菜店等单位进行对接,开启蔬菜直供直销的新渠道。
 
      “借着这股东风,合作社有了新发展。”孙保丰精神一振接着说,“实现农超对接后,俺在超市设置了直销点,政府每月每平方米给补助30元钱,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减少了合作社的运营费用。实现农超对接后,菜从地头直接运到超市,中间环节减少,成本降低,农民、市民都受益。不瞒你说,俺合作社的菜可受市民欢迎了,卖得可快!”
 
      政府的大力扶持,加上用心服务,使孙保丰的合作社两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拥有社员86名,覆盖汤阴、内黄、滑县等10余个乡镇,种植面积达2000亩,种植品种20多种,年销售农产品1000多吨。其农产品已成功进入麦多、华联等多家超市及其连锁店,并与安阳宏源型钢、鑫盛机床等10余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还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
 
      现在,孙保丰又有了新的目标。“现有的管理、运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下一步,俺打算对合作社实行公司化管理,逐步开拓电子营销平台,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设备,建设标准化分装中心,真正形成一条龙服务,做最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商。不管实现这个目标有多难,俺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孙保丰目光十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