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有机会去听听你的课”

22.12.2016  12:33

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右)考察古代科举书院文化展

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左)校史馆


2016年12月21日上午9时,冒着蒙蒙冬雨,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沈晓明一行来到河南大学明伦校区视察。

下车伊始,明伦校区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就引发了沈晓明的兴趣。在南大门、预校校门、六号楼,他一边听取我校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对于我校校史和近代建筑群的介绍,一边驻足欣赏国保建筑的神韵,不时流露出赞赏的神情……

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关爱和向沈晓明介绍道:“河南大学1912年建校,校址所在地是河南贡院旧址,河南贡院是中国千年科举制度的终结地。”沈晓明略感惊讶。关爱和解释道,光绪年间,北京的顺天贡院被八国联军焚毁。出逃的慈禧太后回京途中在开封停留,无意中发现河南贡院完好无损,于是下令,决定将被耽搁的1900年顺天乡试和1901年的全国会试移至河南贡院举行,1903年的顺天乡试和1904年的全国会试也在河南贡院进行。此后不久,慈溪太后下令,停止会试。所以,1904年在河南贡院举行的会试,就成了清朝最后一次全国会试,河南贡院也因此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听到千年科举制度在这里终结,沈晓明信步走进了设在六号楼的科举文化展展厅。旧时学生的课艺作业,旧时教师批改过的课业卷,旧时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试卷和红誊课业卷,旧时科举的有关实物等2000余件珍贵的展品给沈晓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仔细地观看着一件件展品,不时向在场负责讲解的专家发问。

在“会试”内容的展板前,沈晓明情不自禁地说:“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沈晓明笑着向大家解释,“我以前在上海市工作,每到高考约请命题专家或改卷时,都会听说一个词‘入闱’。当时很好奇,但也没特别刨根问底。看到这个展板,上面写道‘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我明白了‘入闱’的说法大有来历。看来,我们今天很多用语,都可以在传统文化里找到出处啊。

希望有机会去听听你的课

在新校区图书馆三楼会议室,沈晓明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专题座谈会,座谈会气氛热烈。

思政课教师代表刘嘉尧向沈晓明说:“我努力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欢乐、活泼、生动的氛围。作为年轻老师,我有一定的优势,我会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上课的时候,会深入同学之中,不用麦克,让同学们感觉在和一个大哥哥聊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同学们往往还没有进入状态,我会讲一个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水到渠成的切入正题。讲到案例的时候,我可以像说评书一样,环环相扣;或者像相声中的“贯口”,一气呵成,让学生们听的有趣,听的过瘾。我上课很少点名,但学生的出勤率非常好,还有很多蹭课的学生,甚至有很多同学去年听完课,今年又回来重温。我希望用语言艺术和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想来听、愿意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思政课堂才会有更多的生机。”

刘嘉尧的发言让沈晓明很欣赏:“小刘老师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下次再来河南大学,希望有机会去听听你的课。”在座的河南省副省长徐继超也补充道:“我也愿意去听听小刘老师的课。

——小刘老师,你可要准备着哟……

沈晓明以此为切入点,娓娓道来:“通过近几年的教材建设,我们现在思政课的教材营养成分没有问题,该有的内容都有了,不该有的内容都没有了,打磨得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这个教材营养好,味道却不好,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吃。学生不愿意吃,你营养成分再高也没有用。所以,我们的思政课不但教材要好,还要把这个课上得精彩,让学生愿意上。这对思政课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我们还缺乏一大批能够把思政课讲好的老师。所以,真正要把高校的思政工作做好,我们还有非常艰巨的工作要做。

徐济超副省长对我说过好几次河南大学……

在座谈会的总结讲话里,副省长徐济超“爆料”说:“这次沈晓明副部长来河南日程比较紧,工作比较忙。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沈晓明同志还牵挂着河南高等教育和河南大学的工作,专程莅临学校指导,由此可见,河南高等教育和河南大学在晓明同志心中的分量……

就在此时,坐在徐济超对面的沈晓明马上插话,也开始“爆料”:“最近几年,徐济超副省长对我说过好几次河南大学,说欢迎我有机会到河南大学去看看。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去教育部工作,已经对河南大学有了很深的印象……

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所以,”徐济超接着说,“河大悠久的历史,繁荣的发展,在沈晓明副部长心中印象是很深的,在教育部领导心中也是有影响的,各个方面还是很关心河大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