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驿城区档案局结婚证的历史变迁

28.12.2017  14:40

结婚证的历史变迁

 

中国人的婚姻航程漫长艰辛。过去是家长批准,父母包办。后来结婚登记,需有组织批准,上级把关。现如今婚姻自由,结婚由当事人自己做主。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最早时这种文书被称作“婚书”。结婚证代表两个相爱的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承诺。一张张登记证记录着一段段的岁月变迁。

解放前的结婚证,各地没有统一规定,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式样大小各不相同。早年的婚书质地有宣纸、绢面、毛边纸居多,1912年后改为油墨印刷,辞藻华丽优美。新中国成立后,结婚证书的基本内容各地大致相同,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式样、图案、大小、颜色上不完全相同。结婚证上的图案有工厂、农村、国旗和毛主席像等。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期,结婚证图案的时代色彩极浓。

从“奖状式”到“护照式”,从各地自行设计到全国统一印制,不同年代、五花八门的结婚证,见证着我们婚姻登记制度的变迁。

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启用新版婚姻登记证。封面为枣红色,新式结婚证的封面烫金,离婚证封面烫银。证件内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印章。证件内芯全国统一编号,并采用了更加严格的防伪措施。

 

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结婚证上都印有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图案。五十年代的结婚证上,还有和平鸽的图案。麦穗、玉米、棉花、拖拉机也是当时证书上的主角,这反映当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结婚证背面还有婚姻法全文,而且结婚证还有当地政府行政长官的个人签名。(图一)、(图二)就有当时市长、县长的签名。

 

六十年代初期的结婚证,除了传统的和农业有关的图案,还出现了鸳鸯戏水、并蒂莲等传统吉祥物,象征着人们期待社会稳定、风调雨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三)(图四)

 

到了“文革”时期,结婚证有了十足的时代特色。那时每张结婚证上都必有一段毛主席语录,“抓革命,促生产,促战备” 、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图五)(图六)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法治的逐步完善,结婚证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婚姻登记婚姻纪念品,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人们使用结婚证的次数日趋增多,于是结婚证也随之返朴归真,逐步取消了复杂的图案,并有“奖状式”变成“护照式”,方便结婚人携带。(图七)70年的(图八)80年的(图九)现在

 

国家的发展关系着各行各业,就算是从一张小小的结婚证上面也能看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不过个人认为,不论结婚证是怎样的版本,爱情作为结婚的基础,其版本是始终如一的。最后,以一张撕碎又粘在一起的结婚证作为结束和警示吧。(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