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围绕供给侧改革促进果业发展

16.05.2017  15:12

      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营前村村民任增寿一大早就在果园里忙活起来了。

      任增寿种植4亩苹果,果树树龄最长达25年。“给果树实施‘心脏搭桥’手术,让老树‘返老还童’;通过‘提杆落头’,让果树‘透光吸气’……”谈起果园管理,形象生动的比喻从这个果农的口中不觉而出。由于任增寿的果园管理科学,苹果“光、亮、大,香、脆、甜”,市场销路好,每亩收入高达2万元。

      与任增寿的果园仅一路之隔的另一家果园效益就不容乐观了。从果树的形状和管理,“门外汉”也能看出门道。

      相同的环境,相似的品种,不同的管理,收益却大相径庭。“两家苹果园的鲜明对比,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陕州区园艺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宏丰说,“陕州区三大塬区是全国最佳苹果生产产业带,在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我们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强化服务等措施,在稳定果品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调优果品种植结构,引导果农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而提升果品质量,让果农以果富家。”

      “二仙坡的苹果论个卖。”二仙坡果业基地作为国家级标准园,在果品生产管理中,整合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62项,建立了二仙坡果品质量管理体系。“二仙坡”苹果先后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通过国内、国际双重GAP认证,获得出口61个国家资格。

      而在陕州区东凡塬上,三门峡金山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格外抢眼:一望无际的油菜花释放着阵阵清香,在油菜花中间分布的水泥立杆下,一棵棵果树幼苗吐着嫩叶在随风摇曳;一座现代化的办公楼基本完工,施工现场繁忙有序,正在建设的观光农业附属设施“蒙古包”和农业博物馆也渐具雏形。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建筑市场打拼多年,过去不相信土地能做出大文章。”河南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百巷说,“参加了好几届农博会,又和农业专家多次交流,让我看到了农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16年初,经过深思熟虑的王百巷在菜园乡桥洼村流转土地1300亩,正式向农业领域进军,开工兴建的提水灌溉工程已基本竣工,对园区实施滴水灌溉铺设,并采用水肥一体化无线遥控滴灌系统,这些工程的实施让园区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

      同时,该示范园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绿色果品生产技术规程,选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改良,与河南天谷牧业合作,深耕追施有机肥1万余立方米;在专家的指导下,种植油菜花、油葵、毛叶苕子、黑麦草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

      如今,金山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发展高标准栽植苹果600亩,樱桃200亩,核桃50亩,通过种植早、中、晚成熟期不同的果品,拉长果品生产销售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商人王百巷向果业进军,只是陕州区果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缩影。该区园艺中心农技员李明明介绍,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各行各业的商人开始逐步投向农业生产领域。

      目前,该区果树面积达34万亩;果品总产量5.6亿公斤,产值12亿元,培育了“二仙坡苹果”、“崤函红苹果”、“山果演义”、“陕州红梨”等一批叫得响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