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是否吸毒被抓 舆论别"先判后审"

20.04.2015  09:33

    沈道远

  4月16日,有关湖南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吸毒被抓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并引发关注,来自岳阳市委宣传部的消息称,龚卫国因为身体不适,请假到广州住院检查。“检查结果没有出来,什么病不知道。我们没有掌握他吸毒的消息。”(4月17日 人民网)

  市长吸毒被抓,如此劲爆的消息,引起网民的围观和热议,实属正常。加之,在中央“拍蝇”“打虎”的反腐风暴大背景下,官员群体早已成为了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任何有关官员作风和贪腐的问题,都能刺激民众敏感的神经。

  可是,到底岳阳临湘市市长龚卫国是否吸毒被抓呢?官方的说法是,“他身体不适,请假到广州住院检查”,“没有掌握他吸毒的消息”。与之相反,网民似乎对市长吸毒一事,深信不疑,并且在认定的基础之上,对市长的吸毒行为疯狂吐糟。对于网上这种舆论倾向,我们亟需警惕,民众切莫掉入了“先判后审”的陷阱。

  民众关注“市长去哪里”,说明民众关心,这种关心何尝不是一种监督呢?一方面,我们要为民众监督意识的提升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别让这种监督变成了舆论的“先判后审”。在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余姚的“鞋哥”事件就是最好的佐证。网民先是对“鞋哥”一片质疑和谩骂,可是到了真相大白的那刻,民众方才觉得自己先前的言论失当,错怪了“鞋哥”,于是有满心亏欠。可是此刻,为时已晚,“鞋哥”已经了深受其害,不仅被给予了处分,还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些岂能是民众在清醒之后,一句道歉能够相抵的呢?

编辑: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