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制药巨头低利润率贴近零售业 国药改革沉默

29.01.2015  18:20

  导读:一进入2015年,关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简称“国药集团”)改革方案的讨论就数次在业内升温,除此之外,“集团改革试点方案已制订完成,有望近期公布”的传闻也在挑动市场神经,毕竟这是一个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的医药龙头。

  然而,进入1月下旬,这一切突然之间蒙上一层迷雾,一场原定于1月25日举行的国药集团关于改革方案的座谈会也被临时取消,正在各种消息满天飞的时候,券商又放出消息称,“国药集团有意成为首家推出员工持股方案的央企”。1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国药集团及其下属上市公司,但对方均表示尚无此次改革相关消息。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和流通集团公司,国药改革方案在等什么?

  国药改革“按兵不动”

  作为国内最大的医药上市集团公司,其改革方案被业内认为是国内医药行业今后改革和行业发展的航标。

  1月22日,有消息称,国药集团的改革试点方案已经制订完成并上报国资委审批,有望近期公布。在该份改革方案中,还明确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已经被纳入员工持股试点企业,作为混合制改革试点企业。

  但在经过一个周末后,原定于1月25日召开的发布会被临时取消。

  1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对国药集团及其下属公司采访时发现,国药并没有否认该方案,只是表示关于改革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对于公司接下来将如何改革并没有相关文件下达。

  对于上述情况,一位接受采访的国药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此前是说方案近期对外公布,但由于有一些环节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协调,在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还是被相关领导压了下来。

  “其实国药集团的改革方案已经敲定,国药集团以及下属公司之所以暂时压着不对外公布,先放出一些风,首先是看看外界的反应,另外就是该方案或是对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态度的试探。”一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资深人士直言。

  多家券商机构对国药集团仍坚持买入等级。花旗报告也唱好国药,预期未来数年处方药市场将逐步开放给网上药店或其他销售途径,认为公司可通过利用其线下的物流能力,以及医院或零售药店的资源,捕捉行业未来的增长动力。

  另据了解,虽然国药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公司等6家公司均开展改革试点,但目前对外传出的消息最明确的就是国药的改革,而其他的央企改革并没有新的关于改革的任何消息。

  “这也是国药在此次改革过程中比较谨慎的原因,国药集团也不希望成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的市值被低估的状态下,这可能压制国药不敢迈出改革先行于其他企业的第一步,综合上述因素,国药近期是否能够出台改革方案,近期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直言。

  低利润仍是最大症结

  公开资料显示,国药集团是国内医药业龙头央企,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国药一致、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中国中药6家上市公司。

  2013年国药集团财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400多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2035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行业中目前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也因为如此,国药集团营业收入远超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成为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医药集团中最大的一个。

  虽然如此,但据记者与外资药企相比,国药虽然在国内最大,但其公司净利润与外资医药巨头相比,远低于外国医药巨头。

  《华夏时报》记者对比近年相关医药集团财报发现,辉瑞制药2013年的利润率达24%,但年利润率最低的默沙东,也有13%;相比之下,2013年国药集团的利润率不到2%,倒是更接近零售行业巨头沃尔玛(利润率3.6%)。

  特别是2012年,国药集团总收入1650亿元的营收中,主要来自国药集团传统强项“医药流通配送”,医药工业的收入仅为130亿,位居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十强榜中第8位。

  作为一家以流通为主、利润率微薄的企业,国药集团如何与那些利润丰厚的跨国制药巨头竞争?

  而近期,国药集团正对旗下板块进行调整,以中药板块中国中药为例,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调整。1月28日,中国中药公告称,建议收购江阴天江药业81.48%权益,收购价介乎75.96亿至83.46亿人民币(约95亿至104亿港元),主要由股本及/或债务融资提供资金。

  对此,多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说,国药集团在改革胎动期进行积极的板块调整,其目的或为对不良资产进行优化,更大程度上是为优化公司利润、聚焦优质置产做准备。

  除了盈利能力高之外,多数外资巨头属于研发企业。此次国药改革起航后,能否打破低利润和轻研发的困局,或许将决定中国药企能否在新格局中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