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产“双十”工程】大宋官窑:窑火凝珍世代传

09.10.2014  12:05

一部《大河儿女》的热播,让全国观众在领略中原儿女“大仁、大义、大气、大爱”的同时,也重新见识了钧瓷的美妙绝伦。您可知道,剧中那一件件精美的钧瓷都出自我省的本土品牌“大宋官窑”。历经20载沉浮,大宋官窑将钧瓷从便宜货打造成珍宝国礼,走出了一条钧瓷的复兴之路。

砸瓷:砸出的是诚信

大宋官窑的复兴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大宋官窑董事长苗峰伟。而他的成功,与钧瓷国礼的诞生类似,都是靠“砸瓷”砸出来的。

位于禹州神垕镇的大宋官窑厂区依山而建,雅致、幽深、悠远,“窑火凝珍”、“天人合一”的匾额随处可见。窑口旁边一个堆满了瓷器碎片的池子上书两个大字:瓷魂。就是在这里,苗峰伟从创业起,就带领着工作人员将哪怕只有一点点瑕疵的钧瓷毫不留情地砸碎。“人无魂,不能立于世;瓷无魂,不能出珍品。对于钧瓷来说,粉身于此,也算是对‘瓷魂’的一种祭奠。”苗峰伟说。

苗峰伟无法记清至今自己砸碎了多少瓷器,但他清晰地记得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国礼“祥瑞瓶”是砸了2.8万件的时候有了第一件成品,并于当年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2004年、2005年,“乾坤瓶”、“华夏瓶”又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奥地利总理许塞尔以及世界各国政要,实现了钧瓷第一次在国际大会批量作为国礼赠送、第一次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第一次限量生产、第一次被国家博物馆破例收藏。

复烧:烧出的是精神

2012年11月17日,对大宋官窑来说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高等院校等单位的1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为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取得成功,这批堪称“现代文物”的钧瓷精品,标志着中国现代制瓷工艺可以再现历史巅峰。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专家叶佩兰对大宋官窑复烧仿制北宋钧官窑瓷器给予高度评价。她说,釉色、造型等多方面和钧官窑瓷器完全一致的传世品极为少见,大宋官窑复烧仿制的钧瓷作品不仅釉色造型一致,而且一点儿瑕疵都没有。只有达到极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做到这样,它已经超越了历史上任何年代的仿制品。

回首复烧之路,苗峰伟感慨良多,他用3个关键词袒露心迹。他说,一是恒心,二是探索,三是投入。“复烧”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历经17年的复烧路凝结了众多陶瓷专家的心血,是对濒临失传的技术一项项重新挖掘。复烧,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技艺,只有做好了技艺上的传承,才能更好地传承精神,才能做好现代钧瓷的创新。“如果我们连祖先的技艺都掌握不了,还空谈什么大宋官窑。”苗峰伟说。

上市:走出的是未来

20年来,大宋官窑在某种意义上已然成为“现代官窑”,承担着让中国陶瓷代表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炫丽绽放的历史责任。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苗峰伟一如既往地低调。他说,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把钧瓷文化发扬光大,赋予钧瓷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与砸瓷时的坚定一样,苗峰伟和他的团队如今正在为大宋官窑的上市砥砺前行。据了解,公司于2012年确立了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展战略规划,已经分别与三方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改制及内部控制工作并有效规范运行一年,并将于2015年年底前向中国证监会申报材料,申请注册为上市公司。

我最喜欢一句话,‘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就要凭着对钧瓷痴迷的态度,用百年的时间打造大宋官窑品牌。百年以后,当后人看到大宋官窑的瓷器会产生心向往之的感觉,我就心满意足了。”苗峰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