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年来文艺新气象巡礼

15.10.2016  21:10

  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题:唱响时代大风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年来文艺新气象巡礼

  新华社记者周玮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作家艺术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泥土味重了、百姓情浓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电视剧《海棠依旧》《彭德怀元帅》《琅琊榜》,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战狼》,长篇小说《火印》《装台》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得到遏制,风清气正文艺环境逐步形成;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新政策出台,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架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年来,宣传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聚精会神出作品、出人才,群策群力促繁荣、促发展,文艺工作的方向更为明确、路径更为清晰、措施更为有力,呈现出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风貌。

   高含金量政策密集出台,为文艺发展迈上新台阶把好方向提供支撑

  两年来,中央和地方密集出台繁荣文艺发展、促进创作生产的高含金量政策,为文艺发展迈上新台阶把好方向提供支撑,成为治国理政新实践重要组成。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布,全面部署、细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文艺工作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重要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2015年11月,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中重要一环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人才培养”“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成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

  文化新政精准发力,聚焦具体瓶颈,破解文艺领域难点问题。

  国办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业界称为振兴戏曲艺术“进军号”“及时雨”。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戏曲类项目162项,资助资金2.46亿元,占总量32.8%;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81家县级国有戏曲院团和47家民营戏曲表演团体进行奖励,资助资金5460万元。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文化企业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服从社会价值。

  针对评奖过多过滥、公信力不强的问题,中办、国办出台《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大幅度清理压缩节庆活动中举办的文艺评奖,压缩幅度87.5%。目前所有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已按照改革要求落实到位。以此为契机,文艺作品评价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中央令出,各地各部门积极跟进,推动中央政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为攀登“高峰”铺路架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实施电影剧本孵化计划、优秀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项目评选,增强剧本原创力。北京动员多方力量投身文艺创作,两年来对文艺创作专项资助达5亿元,今年设立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影视出版基金,每年投入4亿元,扶持重大题材创作。上海建立文艺创作组织推进工作平台,加强对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统筹协调和策划推进,增设对网络文艺的资助,扩大增强对文艺评论、人才培训资助范围和力度。湖北、河南推动戏曲进校园,制定相关方案和配套措施,编辑出版戏曲普及教材,成立高校戏曲组织联盟、开办电视专栏、制作推荐曲目唱段光碟和在线教学课件,全面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辅导、交流活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感召下,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到生产实践中,自觉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身沉下去,情融进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老艺术家身先士卒。著名画家刘文西,长年坚持深入生活,赴陕北100余次,走遍26个县,在那里过了40多个春节,结交了数百位农民朋友,80多岁还继续去陕北采风创作。著名歌唱家、“时代楷模”贠恩凤长期在工矿企业、农村社区为老百姓免费演出。今年春晚,76岁高龄的她演唱自己的原唱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人们再次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为了写《媳妇的美好时代》,编剧王丽萍专门去商场开货梯,写《我家的春秋冬夏》时,去了很多养老院体验生活。她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个创作者最基本的功课,这不是夸夸其谈的口号,也不是做表面功夫的敷衍,这应该是一个有良知艺术家的责任。

  “一切都源于爱,作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坚信有爱,有温暖,有光明。”创作了“中国农民命运三部曲”《天高地厚》《麦河》《日头》的作家关仁山这样说,“静下心来,艰苦地认知、体验和思考。摒弃旧有的创作模式,摆脱对历史的虚无和狭隘的功利原则,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饱览和容纳历史全部的丰富、芜杂、曲折和发展,改变我们对生活简单和肤浅的认知。有了新的认知能力,才有审视以及宏观的把握能力,才能在创作中有所超越。

  把深入生活搞创作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为基层送文化种文化。据统计,两年来,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及直属院团、协会派出的作家艺术家超过1万名,全国各省区市动员的艺术家、文艺志愿者、基层文艺骨干超过几十万,服务群众数百万之多,极大丰富了各地群众文化生活。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5年前在重庆南岸区建立“国家艺术院团基层联系点”,这两年,当地北斗村农民管乐队、盲童学校扬帆管乐团在国交艺术家的带领下登上了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学习演奏圆号为我打开了另一个门。我突然间找到了我的兴趣,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情。”农民管乐队圆号手周永淑说。

  自2014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动脑筋、想办法,完善政策机制,创新手段载体,努力形成常下基层、常在基层的长效机制。河南注重把“深扎”活动与“结对子、种文化”、与文化扶贫相结合,取得了很好效果。广东省文联制定文艺家在基层采风开展精品创作和文艺惠民五年规划,目前与38个镇、100个村签订了采风活动合作意向。浙江持续开展“与时代同行”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活动,建立完善一批采风基地和实践平台,同时加强对影视创作重大选题、重点项目、重点作品的研讨论证,努力让作品有内涵有品质。

  

  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祛浮躁降虚火扬清风正气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两年来,文艺工作者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祛浮躁、降虚火、练内功成为共识,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正逐步形成。

  德艺双馨是文艺工作者的人格之本、事业之基。为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的艺术追求,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制定《2016—2017年全国文艺业务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对全国约13万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

  “文艺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受众,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是艺术工作者毕生的追求。”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的话传递出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心声,名家明星有知名度更要有公信度,公众信任、社会认同方是根基。

  加强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文艺工作者牢记为民族铸魂魄的文化使命,实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阎肃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分别到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作巡回报告,大家被这位“红心向党、追梦筑梦、德艺双馨”时代楷模的品格与风骨深深感动,纷纷表示:“学习阎老,丹心向阳,把对党的忠诚融入创作,满腔热情为信仰而歌。”去年受到表彰的54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展现出良好形象和正气新风;曲艺、音乐、摄影、书法等文艺家协会相继推出从业人员行为守则和自律公约,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开出负面清单。同时,越来越多社会团体与演出公司签订《禁毒承诺书》以净化演艺界队伍,多地通过制定行业规范、修订法规等办法,对“劣迹艺人”说不。

  在正能量的文艺发展主流中,出现低俗、媚俗、庸俗的杂音,一个重要根源在于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中办、国办出台文件对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出明确要求后,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等16个省区市正式印发相应实施意见;按照“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应占50%以上”要求,北京、上海、江苏、重庆等地完善了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在每部作品主创人员的选择上,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立人格、讲品位、重艺德。中南传媒集团公司对直接涉及内容生产单位的考核,突出强调社会效益、减轻经济指标要求。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以“党建+”为统领,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国有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使重视社会效益、社会责任成为更多文化单位的自觉行动。

  聚力繁荣创作,努力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文化市场可谓暖意融融。来看一组数字:今年电影票房超过380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20多亿元,观影人次目前超过11.2亿人次;2015年京昆和地方戏演出65万多场,比上年增长近两成;《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行稳中有升……

  旺盛的文化消费,正是文艺创作活力迸发的生动写照。两年来,在勇攀“高峰”的征途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质量、提升品质,努力把艺术的触角伸向广阔的时代,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作品的主角,张扬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推出越来越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受到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在创作之中,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一批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奏响文艺纪念抗战的强音;由孟冰编剧,于魁智、朱强、李胜素领衔的现代京剧《西安事变》,获观众盛赞“那种大口呼吸英雄气的感觉非常过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重点影片《大火种》《老阿姨》赢得观众好评,电视剧《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三八线》在央视热播,收视飘红;不久前上映的《我们诞生在中国》等影片口碑不俗,专家认为“开辟出中国电影美学新的可能”。

  把握时代需求,深化中国梦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批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聚焦时代主题,书写人民记录时代。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实至名归,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苏童《黄雀记》5部获奖长篇小说,被认为反映了近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剧作家李莉创作的沪剧《挑山女人》改编自一位女挑夫的真实故事,许多观众流着泪赞“走情走心走人物的好戏”。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文化+”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表现十分抢眼。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微电影等新兴文艺类型发展有声有色,2015年底,《琅琊榜》作为脱胎于网络文学的影视作品摘得“飞天奖”。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加深,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更广泛地应用到影视游戏动漫等制作中,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以高科技手段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视听效果,给海内外观众留下难忘印象。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批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作品注重传承和创新,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上海昆剧团连续4天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牡丹亭》首次整体搬上舞台,是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最新成就。

  在世界文艺舞台上,中国式审美留下越来越多惊艳身影和深刻印记,唤醒更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去年,京剧名家张火丁登上纽约林肯中心,成功演出全本京剧《白蛇传》《锁麟囊》;今年10月,河南豫剧院的豫剧《程婴救孤》赴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和好莱坞演出;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50余种作品被国外译成多种语种出版;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被认为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探索……

  “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创作的民族性、主体性更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今天的中国文艺,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中,以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为崇高使命,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凝聚全社会共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编辑: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