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81岁老人走失 曾建设中国第一条超高压电路

22.11.2014  12:32

刘群珍老人曾是位优秀的电力工作者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 高鹏

晚下楼几分钟,发现老伴走丢了,急得彭奶奶深深自责、偷偷抹泪。连日来,家人几乎找遍了大半个郑州,却一无所获,“天这么冷,真不知道他咋过啊……”走失的老人叫刘群珍,是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一名退休职工,曾参与过河南省内主要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

几分钟时间 老人就不见了

11月15日上午8点,家住郑州市宏河路电力小区的彭奶奶与老伴刘群珍像往常一样,准备去附近桐柏路上的一家理疗店理疗身体。

刘群珍先于彭奶奶几分钟下了楼,等彭奶奶拿了自行车钥匙下楼后,却找不到他的踪影。在院子里转了个遍还是没找到人,彭奶奶一下慌了神儿,赶紧告诉了孩子。

我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平时我母亲都不敢离开他半步。”刘群珍的儿子刘维直言,没想到,就这几分钟时间,父亲居然走丢了。

刘维说,之前有一次父亲也差点走丢,多亏了邻居的帮助,父亲才安然无恙到家,“当时我们想在父亲身上挂一个有联系方式的牌子,防止他走失,但父亲一直不愿意,我们就没坚持。”刘维提起这件事仍在自责。

他是扎根河南的广东人 曾参与重要电路的建设

刘群珍来自广东兴宁,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扎根在了河南,是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输变电线路设计。刘维说,他小时候父亲经常在外忙碌,一出门就是好几个月,“有时父亲回来,我都快认不出他了。

我父亲参与过中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葛上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河南省内平武超高压输电线路等的建设,我父亲也参与过。”刘维说,父亲常常要实地勘察,跟施工工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同吃同住。

老先生的一位朋友刘女士感叹,“老人为了设计一条更经济、更合适的电路,一辈子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可是,现在老人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他资助过的学生 想赶到郑州帮忙寻找他

昨天上午,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王淑琴给彭奶奶打来电话,寒暄几句后问到了刘群珍的情况,彭奶奶一下没绷住,哭了,“你老伯上周走丢了……

放心吧,老伯肯定能找到的。”一听这消息,电话那头的王淑琴一边安慰彭奶奶,一边急着想往郑州赶,并让郑州的同学帮忙寻找老人。

王淑琴1996年在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学,成绩优异,当时已经退休的刘群珍了解到她家庭贫困后,决定资助她完成学业。“刘老伯从不提帮助我的事儿,只是督促我好好学习,说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

王淑琴说,每个月她都会从郑州东边赶到西边的刘群珍家,“看望他们家人,老伯还帮我辅导功课。

王淑琴说,老伯话不多,为人随和热情,只要知道她要去,总会让家里人提前准备好吃的。“老伯跟他的一家人让我这个外地人找到了家的感觉。

老人一定能找到 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刘维说,父亲今年81岁,身体硬朗,腿脚利索,还能经常跟母亲骑着自行车出门,“以前他跟那些老朋友爬长城时,他爬得最快。

老人走丢后,刘维跟家人沿着桐柏路、南三环、北三环、二七路一路寻找,见着人就发寻人启事,几乎找遍了大半个郑州,“我们院的一个邻居说在工人路附近见过我父亲,但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天这么冷了,父亲出门穿得又薄,真不知道他咋过啊。”老人的二儿媳高女士担忧。

王淑琴说,等这几天把家里孩子安顿好,她就来郑州,帮着一块找老人,“我相信老伯一定能找到,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