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92岁的抗战老兵刘云标:背着馒头打伏击

24.07.2017  06:59

 

老兵刘云标

□记者于扬实习生李玉坤文图

蓝天白云、骄阳似火,7月下旬的淮阳县满目葱茏,农田茂盛。大连乡曹庄行政村王老家自然村,村东头第一家白墙红瓦,小院整洁。这是92岁的抗战老兵刘云标的家,孙子外出打工了,他和64岁的儿子刘祥贞在家。

老人须发皆白,眉毛浓密,一脸沧桑。1942年,年仅16岁的刘云标在一个吃过早饭的上午,穿着单衣服参加了八路军领导的“淮(阳)太(康)西(华)支队”,主要是跟日军打游击战。

刘云标记得,他和战友们曾在太康县老冢镇、西华县东夏镇、淮阳县南白楼等地,与日军开展游击性的战斗,那时候没有家,走到哪哪是家。“休整的时候,在村里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打仗行军的时候,有时睡在河边,有时睡在农田里。”刘云标说,当时吃得也很艰苦,趁不打仗时蒸很多馒头,实际上也就是窝窝头,打仗的时候就背上这些窝头干粮,渴了就在附近的村子或河边找水喝。

至今让刘云标记忆清晰的是一次对日军的伏击战。那是在白天,他们提前得到情报,一股日军将开赴淮阳县城。为了阻击,他们埋伏在一个叫“石榴顺”的地方,等待日军到来,“轻、重机枪,各种武器带全了”。果然,这股日军进了埋伏圈,随着一声令下,他和战友们开足炮火,向日军猛击。

“当时太激烈,全是炮火味,我也不知道自己打死了几个日本鬼子。我们阻击敌人个把钟头就转移了,因为日军是一支大部队,我们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刘云标讲述说。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战乱漂泊的刘云标选择了返乡务农,一直生活在村子里,曾在年轻时担任过村干部。2015年,他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