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的他乘车被年轻人让座 伤心了好几天

26.10.2017  14:53

制图/郑萌

河南商报记者 崔文

编者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不少儿女精心筹划着这个属于老年人的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但是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等的提高,不少即使到了法定年龄的老年人,依然觉得自己很年轻。健康、乐观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所向往的,不少老年人不满足于在家带孙子、看电视,他们崇尚打扮、健身、旅行,衍生了“老来俏”现象。医学研究表明,“老来俏”是一种心理保健良方,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就要来到,作为儿女,想必都在思考怎么为家中老人庆祝节日。可是,不少到了法定年龄的老人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还不是老人。

多大年纪才算老?如果别人说60岁的你是老年人,你能接受吗?

故事1

61岁的他乘车被让座

伤心了好几天

10月24日,郑州市民刘洪刚刚从前几日的“伤心难受”中缓过劲来。

今年61岁的他,去年从郑州一家国有企业退休,今年年初办理了老年乘车卡。放在抽屉中几乎没用过的老年乘车卡,10月份拿出使用时,却深深刺痛了他。

他回忆,当时上车刷卡时那声“嘀,老年卡”就已让他感觉脸上挂不住,随后,一位年轻人便主动给他让座。

“我前后拒绝了三次。”他说,但是对方以为他在客气,仍旧执意让座,无奈之下,他只好坐到了座位上,心里五味杂陈。

回家后,他把这事告诉了爱人和子女,他们说他矫情,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跟前几年相比没啥区别,精神头和样貌都是。”

故事2

见到比自己大三四十岁的

推销员喊姐 不敢喊阿姨

27岁的薛菲目前在东明路上一家保健品公司当推销员,有多年推销经历的她深知,面对客户,称呼一定要喊好。

“保健品本身就是为了让老年人保持健康活力的,而且我们推销岗位,说话让客户高兴尤为重要。”薛菲说,曾有一位实习生喊了一声“大爷”,结果黄了一单生意。

薛菲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对于比自己大的人,要把对方称呼“年轻化”,在女性身上尤为重要,“一般比我大三四十岁的,我都喊姐,不敢喊阿姨。”

在她看来,60岁左右的女性,依然向往美丽,不愿服老。

调查

65岁以下的老年人

近半数觉得自己不老

60岁的人被别人称老人,能接受得了吗?他们认为多少岁算老人?对此,河南商报记者在公园、小区里进行了走访调查。

在紫荆山公园内的一个老年模特队,55岁的欧女士认为65岁以上才算老人,不过她旁边一位67岁的队友则不服气,“我不觉得我是老人啊。”

对于称自己是老人,紫荆山公园一个合唱队的61岁杨先生也表示不赞同,“我们现在能唱能跳,等到了70岁,才会步入老年吧。”

河南商报记者走访调查了约50位55岁至70岁的市民,近半数65岁以下的人不觉得自己是老人,半数以上女性受访者认为老年人应该是65岁以上的人,约三成男性受访者则认为是70岁以上的人。

那么年轻人对于老年人的定义是怎样的?

市民高先生认为,自己64岁的父亲从精神、样貌看起来怎么也不能和“老年人”挂上钩,“可能那种头发花白、皱纹明显的才能算得上是老人吧。”

说法

60岁以上即算老年人

在发达国家则有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注明: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郑州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也表示,60周岁以上即为老人,在保护老年人权益,制订相关措施,计算老龄化程度等方面,都是按60周岁为标准。

其实在历史长河中,对于老年人的定义也有不同。

《文献通考·户口考》记载:“晋以66岁以上为老,隋以60岁为老,唐以55岁为老,宋以60岁为老。”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报告将老年人定义为65岁。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将老年人口的起始定为60岁(当时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为62岁)。

相关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健康和疾病预防意识的增强,现在的老人更加年轻化。日本四成的受访者认为,70岁以上才算老年人,日本老年学会今年发布的数据建议,将75岁以上定义为“老年人”,9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人”。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河南商报)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