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扛在肩头的枯柴相比 荥阳14岁少年的求学梦有些遥远

27.12.2017  06:30

 

懂事的文笔经常帮家里捡柴火,一捡就是一大捆,扛在自己瘦弱的肩头

统筹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高瞻展 采写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高瞻展实习生张贺明 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刘鸿翔/图、视频

计西,是一处常住村民300余户的小山村,位于距郑州不到30公里的荥阳市崔庙镇马寨村。这里的山不高,村民们的住房错落掩藏在山谷中。附近的水塔送来带苦涩味道的饮用水,满山谷的枯枝败叶是随处可得的燃料。

这里是少年文笔长大的地方,是四年前他母亲离世的地方,也是明年中考的他可能要离开的地方。

【努力】

山村里的14岁男孩

要考城市的高中

文笔今年14岁,在荥阳市崔庙中学读九年级。他们学校九年级有四个班,每班不到50人,前两个班是重点班,文笔在九一班。

今年上九年级的文笔,面临着明年的中考。最近一次的期中考试结束,文笔带回家一张二等奖的奖状。崔庙中学开表彰大会,会给年级前十名发一等奖。二等奖意味着文笔在期中考试中,排在年级十名开外。

文笔的爸爸老朱说:“孩儿这次没考好。”他指着这张二等奖的奖状,说:“快中考了,压力大,这跟以前比起来就是退步了。”老朱说,儿子几乎每年都能拿奖状。他翻出几个荥泽职工送来的床头柜,从中拿出几个盖着学校公章的笔记本:“这都是孩儿得的奖品。”

在村里没有同龄人的他,周末回家后,更喜欢独自在屋里写作业或者看书。“这一片没有跟他年龄差不多的,他平时也不好出去玩。”老朱说,“有点儿内向。”

这个14岁的少年,已经比他父亲还要高些,嘴角已经挂上了青春期的胡楂。略显肥大的牛仔裤呈花白色,皱皮的鞋子托着长长的裤脚。他的一双手,已经被冬季的山风吹得通红,又要像往年一样,冻到皲裂。

他没有像父亲说得那么内向。临近中午,他从山谷里走上来,轻快地放下背上的柴火说:“我现在的成绩,要考高中还得再加把劲儿。”崔庙中学每年有二三十人能考上荥阳市里的高中,今年有一百六十多人面临中考,文笔想考上市里的高中,继续读书。

【不幸】

智障的母亲意外死亡

44岁的父亲抚养一双儿女

文笔有个12岁的妹妹。兄妹俩的妈妈和老朱是同学,结婚后突然有一天,“脑子不好使了,就是有智力障碍。”老朱说,“不光是她,俺小舅子也是突然智障了。”

4年前,兄妹俩的妈妈去世了。“当时没看住她,掉到门口的坑里了。”从此以后,兄妹俩的吃穿用度,全落在了老朱一个人的肩上。

年轻的时候,老朱曾经在附近的煤窑上工。“当时年轻,有劲儿,一年到头能挣个万把块。”老朱从回忆里走出来,说,“现在不行啦,也就只能种种地、跟着打打零工。”这个44岁的男人,同样踩着一双卷了皮的鞋子。

“我跟俺哥种了有一亩四分地,又种了亲戚家两亩。”老朱搓了搓干瘦的手指说,“这两年种地不行了。本来俺这儿收成就不好,玉米、小麦都只能打个六七百斤,除去种子、化肥、收割机的费用,也就能顾住吃喝。”

农闲时,老朱会跟着附近的建筑队,做做小工。但是这样的出工机会并不是每天都有的。老朱解释说:“俺们这村里得看啥时候有活儿,不像城里的建筑队。”

即便如此,老朱还是尝试着给儿女们一个更好的条件。荥泽职工定点帮扶老朱,给他们送来了衣物、家具等。老朱把四五个床头柜和一张小书桌都放在了儿子房间里,“他书多,用得上这些。”老朱还淘换来二手的太阳能热水器,让儿女们在夏天能常洗澡。

只有一个秘密,老朱和他的一双儿女都默契地藏在心里。兄妹俩还有老朱,都在说着平时不爱吃肉,平日里也就煮点儿稀饭、下点儿面条吃,配着蒜、白菜和萝卜。可老朱的一句话,戳破了这个谎言:“过年割肉,他俩吃得也很香。”

【困窘】

白菜挂面是家常便饭

供孩子上学成奢望

平时,老朱家用一台可移动的小铁灶做饭。把铁灶搬到门外,在灶膛里添些玉米芯和柴火,放上铝锅,烧开水,下些挂面,加点白菜,就是一顿饭。

计西村里,在老朱家周边的山沟沟里,能拾到枯败的树枝。写好作业后,文笔经常拎着一条绳子,背回一捆捆柴火。“孩儿可懂事儿。”老朱说,“帮着我打打下手,他现在比我还有劲儿嘞。”但文笔却在一旁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没有,我就帮着抬抬重点儿的东西。”

父亲眼中“内向”的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从书中知道,在山村之外有更大的城市。他说:“没有什么新年心愿,就想好好学习,把成绩再提高一些,考上想考的高中。”

老朱也说,两个孩子想上学,他也很想供。“俺孩儿的成绩可好,咋说也得供他上高中。”但是问到父子俩,在荥阳读高中要花多少钱、要不要读大学时,父子俩缄默无言。

现在老朱一年下来能挣个七八千块钱。但供两个孩子读书,他的压力还是很大。“俺家一年下来得花个万把块。”老朱说,“俩孩子上学没有学费,但是一学期每个人也有1000块的伙食费,再加上买书、买资料,杂七杂八的,光开学一个人也得一两百。”

尽管受益于“两免一补”,荥泽职工也对他们有定点的每学期400元补助,但提到学费,老朱显得很窘迫。明年的中考,离他们很近;文笔的求学梦,却离他们很远,远到没有力气去考虑。

暖冬

近年来,有一个群体被大众调侃着。被称为“凤凰男”的他们,往往是家庭、家族甚至是一个村子的光芒。但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的人,欲成“凤凰”而不得,原生家庭的苦难,缚住了他们起飞的梦。

在城里的孩子为上大学还是出国纠结时,他们在为能不能读高中、要不要读职专烦忧着。贫穷的现实清楚地摆在文笔一家的面前,而文笔的求学梦,还在缥缈的云雾里,没有山沟里一条条枯柴来得真实。

这个冬天,河南商报联合豫发集团,再度发起暖冬扶贫活动。

如果您想帮助文笔,请将相关物资邮寄至荥阳市崔庙镇马寨村计西朱新成(文笔的爸爸)收,电话号码:18903814097;如果您想跟文笔联系,也可以添加文笔的微信zds20030116,昵称文笔(文笔周末在家,可以用微信;临近考试,不要太过打扰)。

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帮扶的群体,也可以与我们联系:河南商报暖冬组张贺明,电话:13123240027。让我们共同努力,力所能及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冬天。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