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山城区2014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07.07.2014  16:33

为准确把握山城区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反映农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山城区统计局采取与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座谈,走访乡村、农户等形式,对山城区区域内夏粮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农民收入情况及主要农资产品市场价格等情况进行调查。山城区2014年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一、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一)夏粮产量形势好于往年

今年山城区小麦播种面积46050亩,比上年增长了360亩,长势良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多策并举,抓实抓好麦田管理。山城区小麦前期播种基础好,出苗整齐,加之冬前各项措施管理到位和年后的几场大雪,苗情整体好于去年,后期及时发放小麦病虫害防治药,实现了全覆盖,共防治小麦病虫害4.5万亩次,追肥3.5万亩,浇水3.3万亩

由于今年雨水仍然少,针对这一特殊情况,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关于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的有关会议通知精神,切实搞好春季农业生产,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失时机地动员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加大浇灌力度。在没有大的自然灾害情况下,预计今年小麦生产将再夺丰收。                                       

小麦品种布局更加合理。 品种选用了矮秆抗倒、抗寒、抗病性强的高产品种。有百农矮抗58,周麦16、周麦22。

由于国家政策对粮食交易市场的拉动作用,粮食相关企业的小麦价格也随之提高。从4月初以来,小麦收购价格上涨明显,目前山城区达到2.3元至2.4元/公斤。预计新麦上市后,整体价格将不会出现太大波动。

(二)畜牧业养殖效益呈现平稳态势

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导致本轮猪价下跌的首要原因是供过于求。从供给方面看,受去年猪价大涨刺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生猪存栏量增加,导致生猪出栏量增加。与供应增加相比,近期猪肉需求量相对固定,短期内生猪市场将在下降状态下运行;次要原因夏季天气日趋炎热,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需求量减少。

1. 主要畜禽价格偏低。 5月生猪平均价格1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16元/公斤有所下降,仔猪平均价格33元/公斤。开春至今,猪肉市场价格16--22元/公斤,较去年同期26元/公斤有所回落。鸡蛋平均价格9元/公斤,近期虽然鸡蛋价格不断回升,但较去年同期10元/公斤还是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上半年畜禽产品价格持续偏低。

2. 养殖户效益呈现亏损态势。 截至目前,生猪主要饲料价格2.89元/公斤,豆粕3.61元/公斤,麸皮1.65元/公斤。经过询问养殖户,测算出山城区肉猪平均养殖成本在13-15元/公斤,每出栏一头毛猪亏损约100--200元。虽然上半年生猪主要饲料价格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用工成本的提高,主要畜禽价格的低价位运作,直接影响养殖户效益。

(三)农产品生产价格基本情况

主要农产品价格成增长趋势,小麦收购价格现在每公斤2.4元,比去年同期2.3增加0.1元,增长4.3%;玉米收购价格目前每公斤2.1元 ,比去年同期下降0.16元,下降5.3%;蔬菜价格整体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组织蓬勃发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政府推动、宣传鼓动、示范带动等有效措施,使山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涉及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等类型,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20 %。目前,山城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

(五)农民收入及外出务工情况

从山城区农民收入的构成分析,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占近九成。由此可见,农民就业范围扩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增加主要原因:

一是本地就业渠道拓宽。 在本区域内,随着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石林陶瓷专业园区的运行、多个老城改造项目的开工,为转移农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岗位,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

二是本地工资标准的提高,促使大部分农民由外出务工为主转变为立足本地,能在本地就业的就不外出务工。

三是中央实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

二、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今年上半年,山城区农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

1. 种粮成本大幅上涨,收益增幅明显下降,制约农民增收。 主要原因是农资价格上涨。虽然今年夏粮国家免费发放一部分农药,农户夏粮农药支出比上年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种子和化肥价格上涨,农户夏粮种植成本增加。调查资料显示,小麦生长期间,农资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如春耕期间,复合肥价格同比上涨9.1%,尿素价格同比上涨16.1%。

2. 农业投入不足,经营方式落后制约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农村资金和高素质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加,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妇幼老弱者,且大多没有接受太长时间的文化教育,使得一些科技含量高的种植模式推广受阻。导致土地流转规模不大,程度不高,从事农业生产带来的收入低。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农村精英阶层的流失,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不断弱化,在家务农的青壮劳动力减少,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个别村因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水利灌溉设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

(二)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

1. 养殖户标准化意识淡薄、生产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大多数养殖户依靠家庭经营为主的饲养模式。因此,在规模上、档次上很难有新的突破。

2.扩大养殖规模不仅需要土地,更需要资金支撑,资金短缺,贷款难成为制约畜牧产业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3.缺乏龙头组织,转化增值能力不强。全区畜牧加工龙头企业不多,畜产品加工不能有效增值,带动能力不强。

(三)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1. 农村劳动者自身素质不高。 首先,一部分农民工没有且不愿意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技能单一致使转入、转出变动比较频繁,就业稳定性差;其次,从事较高层次的新兴服务业或高技能行业的人数较少,大多从事杂工或体力劳动的较多,劳动报酬收入普遍不高。

2.农村劳动力缺乏有组织的培训和引导,劳动力流动大多凭自发组织或典型带动进行,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致使相当一部分富余劳动力滞留农村,无法实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大力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转移就业培训。 重点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高层次的技术培训。

2. 鼓励农村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 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3. 建立机制,推动土地流转。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土地的流转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土地经营流转机制,合理利用有效的土地资源,有利于解决和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4. 切实加强农资监管。 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是粮食生产需要的基本物资。目前化肥价格高,制造假化肥有利可图,发生制造假化肥销售假化肥行为的可能性高。购买使用假劣农资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加大支出,减少农民收入。只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才能避免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