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开幕 学子与传统文化零距离

27.05.2014  00:15

      【核心提示】 5月24日,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拉开帷幕。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们带着古琴、剪纸、书法、二夹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让河大学子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青年网开封5月26日电 (通讯员 白冰) 一袭白衣的师傅陶醉地闭眼抚古琴,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围在一起嬉笑投壶,红纸在老师手里的剪刀下几经翻转就“飞”出了一只红蝴蝶……
  5月24日,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拉开帷幕。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们带着古琴、剪纸、书法、二夹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让河大学子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为活动现场 河南大学供图

图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朝晖在活动现场表演剪纸 河南大学供图

  保护传承只能靠年轻人
  “哇!这得费多少心血啊”,“这真的是剪出来的么!” 广场上,十米剪纸长卷《清明上河图》吸引了不少同学围观。
  这幅剪纸作品的作者是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张朝晖,他一边现场表演剪纸,一边给同学们介绍剪纸文化。谈到剪纸手艺的传承,张朝晖告诉记者,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需要细心、耐心、恒心,不能追求短期的回报,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做到“坚守”二字。如今会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要给年轻人提供爱上这些传统文化的机会。
  活动现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引起了现场同学的关注,她就是今年74岁高龄的田爱云,国家级“非遗”——二夹弦的传承人。她满怀激情地给在场同学表演了二夹弦选段。田爱云在演出结束后激动地说,“今天是给大学生表演,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能学学、唱唱二夹弦,别让老祖宗的东西在我们这儿断了,这些东西的保护传承只能靠年轻人!”
      “非遗”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元日、春节、谷日、天日……广场上写有中国传统节日介绍的十几个展板一字排开。与春节、清明等广为人知的节日相比,“浴佛节”、“填仓节”等节日展板吸引了更多同学驻足。
  “确实开了眼界,以前我们对‘非遗’的理解太狭隘了,‘非遗’不仅是戏曲、手工艺那些传统艺术,它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河南大学民生学院的一名同学在观看展板后感叹道。
  据了解,在未来十几天内,河南大学将陆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端午节包粽子大赛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同学们对“非遗”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