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考古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一行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02.09.2015  11:04


  2015年8月23—29日,由国际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史学会、山东大学承办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ofHistoricalSciences,ICHS)于山东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位历史学者会聚泉城,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研究员以及副研究员张佐良、魏淑民博士一行与会发言。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始于1900年,素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是当今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国际盛会。会议每五年举办一届,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停办外,迄今已举办21届。2015年山东济南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是100多年来大会首次走出欧洲,首次走进亚洲、在中国举办,在国际历史科学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宣读贺信并致辞,对历史研究的重大价值提出诸多深刻论断,高屋建瓴,鼓舞人心。习近平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欢迎各位专家从对历史的感悟中为我们提供真知灼见。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全球视野是认识中国的空间坐标,历史视角是认识中国的空间坐标,并就大会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坚持平等对话,增强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二是坚持交流互鉴,促进多样文明的和谐共生;三是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后,国际历史学会主席玛丽亚塔•希耶塔拉、中国社科院院长王伟光、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郭树清、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分别致辞。开幕式另设主题演讲环节,围绕“自然与人类历史”,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文科学研究所安德里亚•贾尔迪纳、塞内加尔谢赫•安塔•迪奥普大学历史系马马杜•法勒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夏明方等三位学者分别演讲。
  
  大会设有四场主题研讨,即“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书写情感的历史”、“世界史中的革命”、“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等,并安排了专题讨论、联合讨论、圆桌会议、国际历史学会附属组织会议等不同形式共计175场次研讨,其中中国学者主持的主会场和分会场共有16场,作为评论人、论文作者的中国历史学者近80人,涉及中国历史问题的论文近百篇。同时,结合主会场议题,在济南、青岛、淄博、泰安、济宁、聊城六市举行卫星会议,向世界更全面地展示山东历史的深厚底蕴。
  
  会议于8月29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圣昆仑音乐厅闭幕。国际历史学会主席希耶塔拉在闭幕致辞中说,会议基本实现了跨越边界来理解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研究方法并展开合作的目标。闭幕式宣读了新一届董事会和顾问成员名单,意大利历史学会、比萨大学教授安德烈亚•贾尔迪纳当选新一届国际历史学会主席,中国史学会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陶文钊研究院当选大会顾问之一,并确定23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将于2020年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
  
  (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张佐良、魏淑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