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已精简超六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
2021年11月30日,河南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一场以“重塑性”为注释的事业单位改革大幕,在河南拉开。
今年5月底,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完成,重塑性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今年年底前,市级事业单位改革要完成;明年上半年,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
随着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搅动事业单位内生动力和活力的“一池春水”已被悄然激活。
省直单位基层职工:改革激活了干事热情
王伟(化名)是河南某省直单位的一名职工,今年上半年,他所在的单位开始了重塑性改革。
“单位对一些功能类似的二级机构进行了整合,部分机构进行了合并,人员进行了调整、功能进行了优化。”王伟说,经过一系列改革,单位各个部门的职能更加清晰了。
同时,这次改革也让他们感觉到平台更高了,省里对他们有了更大期望。不过,王伟坦言,对他个人而言,工作压力变大了,以往完成既定任务就行,改革之后他们需要更紧跟要求主动作为。
“经过这次改革,单位更加重视青年人的培养。”王伟说,现在一些年轻人存在“躺平”的想法,经过改革,单位正在做一些激励机制的建设,让其与考核绩效结合起来,为青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推进这项改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事业单位改革,河南经历了很多次,但像这次一样,被冠以“重塑”之名的,以前还未有过。
在河南省发展战略与产业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高亚宾看来,此次重塑性改革力度非常大,其重点是,人员结构的优化和职能功能的再造。
事业单位存在的时间很长,但整体来看,规模并不算大,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事业单位职能也相对弱化了,“重塑”就是在考虑怎样把大家的积极性、能动性调动起来。因此,人员结构需要优化。另外,事业单位目前还是河南引进人才、招揽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各市县也是如此。近几年,事业单位的功能有了很大变化,重塑性改革,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形成更加重视人才的氛围,让青年人才真正成长起来。
河南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从实际情况看,全省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不少事业单位的“事”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业”。
河南迫切需要从里到外来一次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再造,让事业单位、事业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这项改革,可谓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批功能萎缩、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被撤销
2022年5月27日,随着新组建的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等10家事业单位集中揭牌,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收官。
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成绩单”如何?9月20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全面深化改革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编办相关人士透露答案:
——“事”和“业”更加匹配。厘清了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事业单位的公益类别、主要职能更加科学明晰,公益属性得到强化,构建起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事业单位机构职能体。
——资源配置明显优化。省直层面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事业编制精简46.9%,撤销了一批功能萎缩、职能弱化的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
——通过撤并“小散项”、合并“同类项”、单设“必设项”,有效解决了省直事业单位存在的分散重复设置、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
——赋予事业单位更大自主权,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强化正向激励,健全制度规范;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聘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与此同时,改革也开始进入“后半篇章”: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根据要求,今年年底前,市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明年上半年,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
据了解,目前,市县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批复,相关改革任务正在稳步推进。
市县怎么改?不少地方公布了“路线图”。濮阳:先试先行,对市本级教育、住建、城管、人社4个系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积极探索教育系统重塑性改革,将12家局属事业单位整合为4家,精简率为67%。
通过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濮阳全市事业机构将总体精简40%,其中市本级事业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25%,保留的机构数不超过省定限额;事业编制精简20%,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
郑州:聚焦公益属性,重塑职能体系,厘清政事关系、事企关系、管办关系,分层分众分类推进改革。盘活用好编制资源,推动编制资源向重大战略需要上转、向基层民生领域倾斜。
洛阳:把优化功能职能放在首位,科学划分公益类别。撤并职能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机构,整合职能相近的机构,增加创新引领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机构。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原则,在总体上做“减法”,有针对性地做“加法”,把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事业单位改革,机构数量和编制“瘦身”明显
从河南省直事业单位改革的经验上来看,改革后,机构数量和编制“瘦身”明显,这与全国层面的几个试点省份的经验也很一致。
如2020年4月,江苏启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在四市四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
在试点地区,市级层面事业单位总量由1366家减至763家、精简比例为44.1%,收回事业编制9564名、精简比例为20.6%;县级层面事业单位总量由789家减至429家、精简比例为45.6%,收回事业编制3517名、精简比例为24.9%。
2020年,山西开始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一年时间,省直事业单位机构从1205家精简为370家、精简69%,编制从6.7万名减至2.7万名、精简59%。
除了“瘦身”,河南还对部分领域进行了“健身”。比如,为省科学院、省实验室等核定编制3300余名,增加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领域相关单位编制数量。
相信随着这场由省直部门“打头”,市县参与的重塑性改革逐步完成,事业单位将更好地发挥在现代化河南建设中的作用,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