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郑州做好民生“十大实事” 新增就业13万人

21.01.2015  11:06

加大财政投入,做好民生“十大实事

新增就业13万人

新增中小学位逾3万个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2015年,将坚持为民惠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十大实事”为老百姓的生活护航,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将会继续有“大动作”。同时,将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更多治理举措助力空气改善,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生态篇

依法治霾

建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

天更蓝:

全面完成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

2015年,市区禁燃区面积达到建成区面积的60%以上,淘汰社会黄标车和老旧车辆5万辆以上,城市环卫机械化清扫率70%以上,全市渣土清运车辆密闭改装率达到100%,城镇气化率达到92%,加快三环内工业企业外迁,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程,全面完成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

水更净:

集中整治金水河等7条城区河道

继续加快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开工建设牛口峪引黄工程、石佛沉沙池向西区供水工程和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等重点工程;以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全年解决1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对金水河、十八里河等7条城区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努力实现“水清河美”目标。

地更绿:

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

今年启动建设园博园,抓好生态廊道、综合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等建设,完成营造林13.7万亩,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级综合性公园10个、森林体验园10个。

法更严:

让损害环境者依法付出代价

郑州治霾,还将着力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责任追究机制和节能减排总量预算管理机制,探索实施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交易。同时,强化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让损害环境者依法付出代价。

民生篇

新增就业岗位13万个 新增中小学位逾3万个

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

2015年,郑州市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认真做好省市民生“十大实事”。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加快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市场建设,加强就业创业培训。今年,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

教育:新建改扩建30所中小学

2015年,郑州市将新建城乡幼儿园40所,新增学位800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市区中小学30所,新增学位3万个以上。同时还将加快推进落实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区域教育资源布局规划,力争在年内启动2~3个项目。

开展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重组,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基础成立专业化职教集团。重点支持3所省品牌示范校和11所省特色校的建设工作。实施中职学校班班通配备工程。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体系,在每个县(市、区)建设1所社区学院。

卫生:推进“一城七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一城七中心”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其中,市骨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宜居健康城医院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市卫生学校迁建项目,计划12月开工建设,2017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落实好“单独二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社保: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今年,我市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房14.5万套,基本建成6.2万套。

坚持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进“五险合一”市级统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养老服务设施、救助管理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支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文化:实施国家大遗址片区保护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抓好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四中心”、“两公园”开工建设。

实施郑州国家大遗址片区保护利用战略规划,支持登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推进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扶贫:三年内投入20亿扶贫搬迁

从今年起三年投入20亿元,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同时,发展旅游业等特色经济,增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能力,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