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前三季新增城镇就业113万 超额完成目标

05.11.2014  11:11

    11月4日,来自省人社厅的一组数字令人振奋——

  今年1~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3.13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失业人员再就业38.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9.4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24万人,完成任务的110.30%。

  在经济增速趋缓的形势下,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何以实现逆势增长?

   产业转移企业吸纳就业势头强劲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办公室主任李甄介绍,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影响,我省城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3月份跌入谷底,随后降幅逐月收窄,从8月份开始,城镇新增就业呈现正增长,就业形势总体向好。

  产业支撑就业。李甄说,前三季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至9月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618.65万人,环比增长3.8%。其中,我省承接产业转移中重点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336.39万人,同比增长13.50%。

  近年来,通过抢抓机遇,我省已成为产业转移的集聚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内生引力也因此增强。至9月底,全省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79万人,其中省内转移64万人,环比增加3万人;省外输出15万人,环比持平,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服务业增速加快成扩大就业“推进器”

  据测算,第三产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最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城镇就业岗位,可以抵消经济增长减速0.4个百分点造成的就业岗位损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认为,我省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特别是服务业增速的加快,给就业带来了积极变化。

  今年以来,我省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步伐明显加快,不仅举办了首次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洽谈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有《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推出,财政资金、税费价格、行政审批等一揽子优惠政策,进一步打开了服务业发展的闸门,成为扩大就业的“推进器”。据统计,从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启动到9月30日,全省新登记各类企业10.8万户,同比增长102.7%,新设立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和服务业。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字更是有力的佐证: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分别比上半年和一季度提高0.1个、0.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31.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就业。

   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这两天,郑州大学毕业生小王和他的同伴特别忙碌,合作成立了一家公司的他们正在为“双十一”紧张备战。像小王这样通过创业促进就业的人不在少数。

  “就业创业的服务效应非常明显。”李甄说,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多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文件,开展了产业集聚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岗位对接洽谈、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等一系列服务活动。至9月1日,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2.45%,同比与去年基本持平。至9月底,全省共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6.2亿元,帮助10.74万人实现创业,带动34.36万人就业。

  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因素。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组织各类培训26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8.7%。

  针对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我省还积极实施援企稳岗、政府托底安置等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充分就业,是为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和生活幸福。”史璞说,伴随着就业优先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及劳动者就业技能的提升,全省就业形势有望持续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