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大就业”] 之四:完善大机制,实现大就业

10.04.2017  21:38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必须健全协调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督促落实。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从强化组织领导、扩大就业容量、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服务等方面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把其作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完善领导机制,构建全员化格局

学校始终把促进就业工作摆在重要议程,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落实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就业目标完成和就业局势稳定。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细化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资金投入、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层层分解,督促落实。每到毕业生求职季,全校师生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到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再到专业老师、毕业校友,围绕就业创业工作建言献策,各抒己见,让全体工大毕业生在最难就业季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形成了“学工队伍抓政策服务就业、专业教研室抓落实瞄准就业、导师班主任抓服务引导就业”的工作格局。

在2016年度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校长张元明确指出:“要深化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和就业工作是学生的生活源两个认识,完善联动和考评两个机制,把握提高硬实力和提高软实力两个关键,理清创新引领创业和创业带动就业两个关系,努力把就业创业这项涉及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在目标管理考核中,就业率、就业绩效、就业核查等关于就业工作的指标比重占到考核内容的25%,为有效推进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指导机制,构建专业化队伍

为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科学选择岗位,学校坚持把就业指导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架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学校把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二级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着力打造一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专业化就业创业指导团队。成立了大学生发展教育中心,建立了78名专任教师组成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团队,采用校内师资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了由28名就业创业指导经验丰富的校内教授和20名企业创业成功人士共同组成就业创业导师团队,组建了由80名校内外专家和企业家构成的就业指导宣讲团,遴选55名就业创业指导经验丰富的一线辅导员组成学校就业创业咨询团队。针对就业指导工作岗位的不同需求,实施分类培训,累计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教师1200余人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将“就业指导”列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范围,目前已有3人获得该系列高级职称,在河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完善教育机制,构建全程化体系

学校始终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放到重要位置,按照“理论加实践、四年不断线”原则,改变原来的“阶段强化”为“全程指导”,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全程化、全方位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体系,推进就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定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材进行改版,加入新的理论和案例,实现教育教学理论实时更新,与时俱进;通过把职业发展教育分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两大体系和职业发展规划、职业能力培养、就业指导三大阶段,不同的阶段讲授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内容系统,实现理论教学全程化;通过打造届次化的校院两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意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帮助学生在竞赛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实践教学全程化;

结合课堂授课内容,针对一年级开展认知性社会实践,二年级开展体验性社会实践,三年级开展专业性社会实践,四年级开展就业见习实践,梯次递进,实现社会实践全程化,帮助学生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完善服务机制,构建信息化平台

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全力推进“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专项行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质效。强化学校就业信息网建设,定期对网站改版升级,完善校园招聘信息发布机制,实现招聘求职信息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在原有就业信息简报、微博、QQ群、校讯通等信息发布渠道基础上,开发手机APP、微信等新媒体信息发布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维度、多层次覆盖的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微体系,提供校园就业微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架设起更加便捷的信息通道。同时,对新改版的就业信息网增加院系招聘信息,丰富校园招聘信息。(就业创业中心 张广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