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强化共性攻关突出区域集成

16.06.2014  12:06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于振文院士牵头,全国农技中心会同小麦增产模式攻关专家组,针对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小麦生产条件和发展潜力,研究提出了小麦增产模式攻关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特别是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生态特点和生产实际,提出了小麦增产攻关的3种共性攻关技术模式和7种区域技术模式,为小麦稳产增产把脉支招。

      三项共性攻关技术模式

      砂姜黑土产能提升攻关。以降低土壤内聚力、提高有机质含量、科学控水为基础,通过控水—御粘闭防坚实、改性—降内聚力和激发式秸秆还田等技术攻关,解决砂姜黑土膨胀型粘土矿物含量高和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

      小麦品种改良换代攻关。以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为目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开展遗传种质改良和育种亲本创新,选育一批适宜大面积生产应用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加快良种良法示范推广。

      重大病害综合防控攻关。以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为重点,通过赤霉病抗病育种、病害预测预报和药剂高效使用,构建适合于黄淮海麦区的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通过简单高效的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攻关,建立条锈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带动整个黄淮海麦区小麦条锈病防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七项区域攻关技术模式

      河北全程节水技术模式。集成配套“秸秆还田+精细播种+节水灌溉+科学施肥”技术模式,包括前茬秸秆粉碎覆、旋耕、深埋,改非等行距为等行距播种,提高生育前中期覆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江苏稻茬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集成配套“稻草机械化全量还田+机械匀播+减氮减污”技术模式,包括稻草全量机械深旋还田,适期机械匀播,适龄壮苗促发,群体结构调控,优化肥料配比与减氮减污增效,水分高效管理,生物与非生物逆境应对,机械收获等技术。

      江苏旱茬小麦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集成配套“培育壮苗+合理施肥+水肥耦合+抗逆防灾”技术模式,包括前茬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半精量机条播,培育适龄壮苗和控制旺长,群体结构优化调控,氮磷钾合理配比与适时追施,节水灌溉,抗灾减灾,机械收获等技术。

      安徽淮北小麦高产技术模式。集成配套“秸秆还田+土壤深松+规范化播种+科学施肥+病虫防控”技术模式,包括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高质量机械播种,控释与速效肥结合施用,以防为主的病虫综合防控等技术。

      山东“两深一浅”技术模式。集成配套“苗带旋耕深松+肥料分层深施+等深浅播+苗带镇压+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包括苗带旋耕深松和镇压,等深浅播,规范化播种,肥料分层深施,节水灌溉,氮肥后移等技术。

      河南豫北水浇地小麦持续增产技术模式。集成配套“高产稳产品种+土壤培肥+深耕深松+窄行精匀播种+春管后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包括新品种筛选,标准化整地播种,土壤培肥和水肥互调的节水省肥等技术。

      河南砂姜黑土区增产技术模式。集成配套“高产多抗品种+深松深耕耙耱+宽幅精匀播种+播后浇蒙头水+科学配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包括砂姜黑土土壤培肥,增施有机肥,施用高氮高磷肥料,筛选适宜品种,宽幅精匀播种,播后浇蒙头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