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期 记者带你探苗情

16.04.2020  21:1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英华 刘红涛/文 聂冬晗/图 胡楚云/视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现在正是预防赤霉病的最佳时机。”4月16日,西华县逍遥镇大杜庄村,种粮大户曹自堂蹲在小麦地里仔细观察后对记者说。“你看,这地里的小麦麦穗基本长齐,部分已经开始扬花,我都瞅了好几天了,现在是防治的‘窗口期’。”

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我省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风险。目前,全省8550万亩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这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防治的情况如何?和记者一起去看看苗情吧。

在产粮大县西华记者看到,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已经超过60厘米,嫩绿的麦穗从叶子当中舒展出来,外壳鼓鼓囊囊的,零星的小麦花绽放,黄白相间,十分小巧。

西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郭庆介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沙河以南,即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区,西华只有零星发生,面积非常小。按照“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策略,已经全部进行防治。“专家预测,小麦赤霉病今年在豫南偏重流行风险高,而且一旦错过最佳防治期就无法补救,所以我们主要精力放在了赤霉病防治上。”

植保无人机是开展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一大利器。在红花镇龙池头村,一架22斤的无人机在机手白向友的操作下稳稳地升了起来。“喷洒得均匀又透彻,10亩地的防治也就是3、5分钟的事。”从事飞防作业已经成为当地年轻人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该县无人机产业园入驻了27家国内知名企业,年产量达到10000台,有力支撑当地和周边地区开展病虫害防治。

在黄泛区农场,10万亩小麦长势良好,一辆辆绿色的自走式打药机在田间作业,张开16米长的“手臂”,药物呈雨雾状喷洒出来。农场副总农艺师国华说,农场10万亩小麦全部是种子小麦,订单种植,经过前期田间管理,一类苗达到了99%以上,夺取小麦丰收有基础。

“‘窗口期’指的是小麦的齐穗扬花期,麦穗初步抽齐,有5%到10%的开始扬花,这时候是防治赤霉病的最佳时期。从今天开始进入‘窗口期’,大约有一周作业时间。”缑国华说,“根据天气预报,18号将有一次降水过程,我们打算在下雨前、也就是今明两天,把10万亩小麦都喷洒一遍药剂,等到雨后再补一遍。”

省小麦病虫害防控专家组组长李洪连说,今年我省一二类苗所占比例为91.5%,比常年同期增加2.1%,是近年来苗情最好的一年,为实现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赢得了主动。“小麦条锈病虽然流行性很强,但可防可治,关键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赤霉病可防但不可治,必须立足于预防。”

“小麦病虫害防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连洪说,“只有各地高度重视,及早动手,争分夺秒,科学施策,才能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实现我省小麦优质丰产。”

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抢抓时机,开展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统防统治。据不完全统计,南阳已累计防治麦田823.2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超过50%,有效遏制了病虫害发展蔓延的势头。信阳市筹措防控资金7022万元,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田间病虫害调查。驻马店抽调农业专家组成9个调研指导组,先后召开5次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发生趋势会商分析会,及时发布趋势预报、开展防治。

“麦田管理还是不管,收成差别大着呢。农时不等人,我得抓紧时间把地都打一遍药。”匆匆地告别记者,曹自堂转身去麦地里忙碌起来。

【责任编辑:孙晓艳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