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冰雪“大省” 河南有何优势

16.02.2023  09:20

一年前,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以冰雪装备、冰雪服务、冰雪消费为代表的冰雪产业迎来了消费热潮。

如今,起步较晚的冰雪产业进入“后冬奥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冰雪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从“冷资源”向“热效应”释放

2015年“没有数据”,2022年“数据太多”。

这是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作者伍斌发布《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时的一句话,也是冰雪产业从业人员切身的体会。

伍斌说,《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5年度报告)》是为了解决行业里没有数据参考的问题,而《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解决的是数据太多如何选择并甄别的问题。

数据上的繁荣,体现出人们对于冰雪产业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在北京冬奥会前后尤为强烈。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6日,全国范围内有冰雪运动相关企业9891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最多,约为1437家,年度增速为20.91%。

从融资情况来看,在2021年,多个滑雪相关项目获得融资,其中不乏大牌投资机构的身影。

2021年8月份,滑雪影像社交App“滑呗”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由高瓴创投投资。滑雪运动装备品牌“奥雪文化”在2021年1月份获得了深创投2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2021年12月,滑雪领域的连锁机构“雪乐山”完成由正心投资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除了冰雪产业上游、中游企业的热度增加,在伍斌看来,近几年,消费者群体也有所变化。

“如今的滑雪人数,和2014年年底相比,是成倍增加的。”伍斌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客群结构来看,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员上升幅度非常大,“这是一个彻底的转变,我个人认为,对整个冰雪市场发展来说,是最有利的帮助。”

在他看来,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总体目标的提出,都为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推广提供了很大的助益,让更多人了解了冰雪运动。

“冬奥会带起的冰雪热,激起了大家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促进了冰雪文化的传播以及冰雪产业的升级,使冰雪运动从小众竞技转变为大众消费项目。”银基冰雪世界相关负责人

介绍,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冰上运动,在银基冰雪世界,冰上自行车、冰上摩托、冰上保龄球等各种冰上竞技活动,以及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冰上龙舟赛、冰上拔河”等创意活动,都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冰雪后进生”的崛起

天眼查数据显示,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2月6日,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分布数量最多的为山东省,数量约为1034家,占企业总数的10.45%。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四川分别位居第三、第九位。

近年来,广东、四川等地的冰雪产业不断发展。谷爱凌、苏翊鸣等奥运名将在四川成都的滑雪场进行训练,也一度引发了讨论。南方的冰雪资源,也进入大众的视野当中。

“南方并不是不能造雪,海拔高的地方依旧是可以实现的。”河南晋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吴枫林表示,相比于东北地区对于冰雪运动司空见惯,南方省份对于冰雪运动的需求很旺盛。

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显示,2021~2022冰雪季,冰雪旅游客源城市TOP10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天津,10个里面8个为南方城市,其中广州和深圳均位居前列。

此外,吴枫林提到,近年来室内滑雪场的发展,对整个南方市场的普及作用非常明显,也大大带动了整个冰雪产业的发展。

《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提到了全球室内滑雪场的排名,按雪区面积大小排名,雪区面积排名前三的室内滑雪场分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广州融创雪世界和成都融创雪世界,南方城市占据两席。

热度过后,转化率仍是痛点

2023年,距离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热度红利逐步消失,冰雪相关产业发展痛点也正浮出水面。

“老生常谈”的季节性问题仍旧值得关注。不管是运营者还是初级消费者,冰雪运动在冬天进行的理念依旧深入。伍斌认为,对于产业链上的一些供应商们,他们本身会去找到一种平衡。不过,对于运营室外冰雪运动,运营者仍旧需要解决场地闲置的问题。

比如,带有酒店资产的雪场,必须要找到非雪季运营的方式,能够让酒店资产处于一种连续运转的状态。这种连续性,不仅是对酒店资产的保护,也是为了能够让雪场的核心团队保持一个延续性。

“最大的痛点还是转化率的问题。”伍斌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转化率低主要是指,冰雪市场中存在着数量可观的冰雪运动体验客群,但并没有有效地把这些客群转化成为滑雪爱好者。

这种低转化率也延伸出许多问题。冰雪运动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对于活动场地维护力度不够,都会导致消费者体验感降低。

此外,冬奥会带来的冰雪运动客群体量的确远超以往,从上游的冰雪装备数据中可见一斑:阿里巴巴《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四,天猫滑雪装备同比增长超180%,冰上运动品类同比增长超300%。

不过,客群增长的红利不会永远持续。伍斌表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冰雪产业必须要提高转化率,要让更多的人变成滑雪的爱好者,这样能够避免在冬奥会的“流量红利”消失之后,整个产业走下坡路。

“中游”河南的优势

相比于冰雪大省——东北地区几个省份,以及“异军突起”的南方省份,地处中部的河南,有哪些优势?

河南滑雪联盟会长吴可表示,河南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冰雪设备研发制造提供了动力。在河南,不乏冰雪行业产品的优质制造商。

位于巩义的河南晋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造雪机、滑雪场魔毯、滑雪板等产品。该公司的移动造雪车,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负责了张家口赛区奥运村的铺雪工作。

对于近年来冰雪运动的热度,吴枫林也深有感触:“以前10月份才开始陆陆续续接订单,现在刚过完年,订单已经陆陆续续排到5月。”

除了工业基础,河南的人口优势更加明显。这种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冰雪运动消费客群,另一方面则是冰雪运动的专业人才。吴可认为,河南的武校、杂技等人才储备较多,一些冰雪类的技巧运动,这些“跨项类”的人员有着良好的技术底子。他提到,这些“跨界选才”的运动员已经在国内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人才是一个长期的储备过程,具备一定规模之后,过几年会有一个专业人才的‘爆发’。”吴可表示,下一届冬奥会,应该可以看到大量河南籍的选手了。(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金艾琳)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