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小麦”标准化推动中原特色食品产业创新

13.05.2014  12:45
      由国家(商丘)面粉及制品质检中心等单位制定的《富硒小麦栽培技术规程》,在通过国家相关专家论证后,由河南省质监局确定为地方标准,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发布,并从2014年5月26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富硒小麦生产的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规范,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富硒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河南省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已由试验阶段进入标准化实施阶段,不仅在黄淮平原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极具推广价值,也必将成为促进中原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又一增长点。

      硒肥是由硒酸盐与腐植酸发生螯合反应而生成的。国家(商丘)面粉及制品质检中心的科技人员,率先探索中原小麦对硒的富集规律,反复试验表明,在小麦播种期使用的拌种型硒肥的硒含量为0.25%。叶面喷施型硒肥的硒含量为0.83%,在小麦扬花结束后5日内,选晴且无风日弥雾喷施小麦叶面。通过硒肥拌种或叶面喷施含硒肥料,经过吸收与自然富集,小麦籽粒中硒的含量可达0.1mg/kg~0.3mg/kg的规定值,能够生产出质量安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富硒小麦。

      此项技术通过河南省科技情报研究院《科技查新报告》表明,该技术实际应用的增产增硒指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11年12月26日,商丘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此项目鉴定认为,社会经济和生态实效显著,符合产业化发展方向,应大力推广应用。2012年,该项目在永城市黄口农业高产示范区种植试验,小麦亩产量达527kg,比对比地块每亩增产16.2%。经国家(商丘)面粉及制品质检中心检验,该试验地块小麦籽粒的硒含量为0.26mg/kg,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此项目阶段性试验数据,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该科技成果获得2012年度商丘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该项成果论文获得河南省质检系统2012年度科技论文一等奖。《中国质量报》、《商丘日报》等媒体相继追踪报道,推动了此项创新技术在省内外的辐射力。

      永城市政府在2013年秋后麦播时,大力提倡扩大富硒小麦种植面积。硒肥拌种播种小麦面积达1.3万亩,最近小麦扬花期喷施硒肥面积达1.3万亩。林州市采用此项技术,2013年秋季硒肥拌种播种小麦5000亩。目前,商丘食品产业以发展富硒小麦为契机,正全力建设生态特色食品现代化生产基地,精心谋划打造中原品牌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