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加强秸秆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

12.06.2014  10:54

                     

近几年,新密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为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密属浅山丘陵地区,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可耕地65万亩。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84.6万亩,其中小麦42.7万亩、玉米38.47万亩、棉花、红薯等其他作物3.93万亩。

夏季产小麦秸秆16.8万吨,其中机械化还田15.7万吨,捡拾打捆作燃料0.4万吨,粉碎加工做饲料0.5万吨,发酵净化做肥料0.2万吨,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秋季产秸秆约33万吨,其中机械化还田24.85万吨,青贮作饲料2.2万吨,发酵净化做肥料0.5万吨,压块、打捆作燃料3.5万吨,汽化作燃料0.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9%以上。投资近2000万元,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全市新建秸秆收购加工点50个,示范点1个,年综合利用秸秆3.5万吨。

一是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新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专题会议,反复强调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成立巡视组、督查组;设立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办公室,安装2部举报电话,与市110指挥中心、119联动开展综合利用。市、乡、村、组、户五级签订责任书,落实市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组、组领导包户制度,建立了从上到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秸秆综合利用责任网络。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了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落到实处,使新密的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加到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行动之中,要求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好处讲深、讲透、讲到位,变被动为主动,变强制为自觉。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在重要时段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全市共组织出动禁烧宣传车1600多台(次);悬挂宣传横幅4000多幅,张贴宣传标语5000多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编发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简报40多期,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三是严格督查、落实奖惩。市委市政府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较好的乡镇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市直单位分别奖励1-3万元。凡是在夏收(6月30日)和秋收(11月30日)结束,没有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综合利用,仍存放在田间地头的,每亩(1吨)按5万元额度上划财力。

四是推广新技术,提高利用率。今年“三夏”通过“四料”技术,搞好综合利用。一是直接还田做机料。对全市所有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直接将小麦秸秆粉碎抛撒于地表,腐殖分解后转化为有机肥料,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直接还田率达93.5%以上。二是打捆压块做燃料。利用捡拾打捆机械将抛撒在田间的麦秸捡拾打捆和用生物质燃料模压成型机将秸秆压制成型做燃料,共捡拾打捆压块小麦秸秆4000多吨,每吨均价450元,增加收入近200万元。三是粉碎加工做饲料。近30多个生物质燃料加工点开展免费脱粒小麦、回收秸秆等服务,共回收小麦秸秆加工粉碎做饲料5000多吨,每吨均价350元,增加收入180多万元,可解决近700头牛一年饲料。四是发酵净化做肥料。将回收的小麦秸秆与餐厨垃圾进行混合,经发酵净化制成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用于苗圃花卉和有机蔬菜种植,年可使用秸秆2000多吨,每吨均价350元,增加收入70多万元。


作者:新密市农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