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6个家庭获“全国幸福家庭”称号 绿城分享“幸福路径”

16.05.2017  08:31

  □记者魏浩实习生韩笑恬 通讯员周二彬

夫妻相互理解,彼此知道对方的不易;不仅要三口小家快乐,还要整个大家庭幸福……昨日,来自省内的众多幸福家庭齐聚郑州绿城广场,并为大家分享成为幸福家庭的“幸福路径”。

我省六个家庭成为“全国幸福家庭”

昨日是第24个国际家庭日。当天上午,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河南省妇联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在郑州市绿城广场举办以“健康家庭、健康中国”为主题的“5·15”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县市区的有关机构和幸福家庭代表约900人到场。

据河南省卫计委家庭发展处处长郎清义介绍,我省于2016年在全省开展“幸福家庭”推选活动,经市、县、乡层层公示、推荐和评审等程序,决定命名郑州市二七区京广路办事处王爱民(家庭户主姓名)等100个家庭为首批“全省幸福家庭”。其中,我省推荐的郑州市二七区马昕家庭、洛阳市孟津县梁润霞家庭、三门峡市陕州区何巷英家庭、周口市沈丘县窦全云家庭、济源市李红伟家庭、信阳市固始县王燕萍家庭被评为首批“全国幸福家庭”。

昨日上午,相关负责人为获得国家和省级幸福家庭荣誉称号的6户幸福家庭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牌。

[分享1]“全家总动员”的幸福“秘诀”

来自郑州市二七区的马昕家庭,同时获得了河南省以及全国幸福家庭荣誉称号,女主人王丽娜在会后向记者讲述了其家庭的幸福秘诀:“付出时不要计较立竿见影的回报。我们之所以被评选为幸福家庭不是说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能有多幸福,而是在打破小家的藩篱后,我们这个包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在内的39口人的大家庭能够相互帮助、和谐共处”。据了解,行伍出身的马昕除了自己投身慈善不断言传身教之外,还带动全家参与其中,使得家庭成员间分工明确、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为增强大家庭的凝聚力,马昕建议创立了“和谐家庭爱心基金”,买房买车相互资助,提倡后辈拿出零花钱给爷爷奶奶“发工资”;逢年过节聚会时,大家自愿将零花钱存入基金账户用于家庭活动;年终时,突出奖励学习标兵和先进工作者,重点资助年轻的家庭成员开拓创业。这个大家庭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新型的家庭管理模式,也为社会诠释了和谐幸福家庭更广泛的含义。

[分享2]相互理解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在我看来就是一家人在一起,齐心付出,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另一位受访的河南省幸福家庭代表张晓斌说。他的女儿在三岁半时发烧高热引发脑炎,留下后遗症,智力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为了全力给女儿治病,他们没有再要第二个孩子,妻子王爱民更是辞去工作15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女儿。生活虽然困苦,父母却时刻记得做好榜样,经常带孩子参加志愿活动等。现在,18岁的女儿体质明显好转,张晓斌说:“我的愿望就是让女儿跟正常人一样享受美丽的人生。”

记者手记

每个幸福家庭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但在众多幸福家庭之间,总有一股糅合了亲情、坚韧、分享、奉献等诸多元素的暖流,冲击着周边的家庭和社区。如同个性化的产品一样,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有各自的幸福“秘诀”,但这股暖流,却永远流淌。

[链接]国际家庭日

1993年,联合国纽约特别会议将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家庭发展呈现出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多样化、代际关系简单化的特征。提升家庭成员健康意识,促进家庭文化建设,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