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镇民政所长侵吞公款52万 家中藏267本存折

13.11.2014  12:44
河南一镇民政所长侵吞公款52万 家中藏267本存折河南一镇民政所长家中藏267本存折 担保公司有赃款河南一镇民政所长家中藏267本存折 他们竟然是“敌人”

267本存折,没有一本是张景华的。

 

 

侦查人员在清查账目

本案看点:

1.在张景华家竟然搜出了267本存折,“蔚为壮观”。

2.张景华申请三位证人出庭,企图证明自己的清廉,没想到这三位证人竟一一证实了他的贪腐,成为他的“敌人”。

空降调查员

调查员开着车行驶在考验人驾驶技术的道路上,随口说道:“这路不太好走呢,这个五头镇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镇,享受民政救济的群众较多,如果它的民政所有问题,那影响可不小咧!”

终于到了,这才是人烟聚集的地方,一个刹车,车子平稳停了下来。

国家对群众的补助越来越多,发放各项国家补助是民政部门的工作职责,每年下拨的款项是否到了群众手里与民政部门有直接关系。所以河南省新安县检察院2012年职务犯罪预防调查的重点选择了民政系统。

2012年4月,这时候的天气也微微暖了起来,坐在办公室的五头镇民政所所长张景华没料到检察院的调查员会空降到他的民政所,还要求查阅账目。好在他们翻阅账目的时候似乎没看出什么问题,因为他们什么都没说,也什么都没问,看了看账目之后就离开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们在翻阅账目的过程中有过默契的对视,那不足一秒的对视已传达出他们心中所想———一切走了再说,不要打草惊蛇。

刚上车,他们就默契地说道:“有问题。”

“2008年12月的结账凭证莫名消失。”

“这个民政所账目有点乱。”

“咱先回去,和大家商讨下一步的计划。我们还是要有确实的证据,别冤枉了人家。”

即便察觉到有问题,但证据才最具说服力,谁都不能用直觉去评判什么。回到单位,他们将调查的结果上报,反渎部门决定先进行秘密初查,搜集相关证据之后再研究是否可以立案。

有车、有房、有商铺,张景华妻子是全职太太,孩子还在上大学,这些财产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工资收入。2012年5月18日张景华被立案调查。当天,侦查人员清晨7点钟已在他家楼下等他,通知他正式立案。同日,张景华被刑事拘留。

钱都去哪儿了

办公室里的氛围很压抑,每个人都面带愁容,连呼吸都有些沉重。线索一下子就断了,难道调查要中断?几十万的资金到底是谁取走了?

2009年五头镇168户群众有资格享受危房改造补助金,共47.17万元。张景华本应将这笔资金直接入账,但他却将这笔资金转到了张迁的账上,继而再将这笔钱拨到168名群众的账户上。最后经比对发现,该笔资金实际发放名单与上报名单并不一致,并且在实际发放的名单中有149户群众一分钱都没领到,涉案金额33.70万元。通过字迹鉴定,发现149名危房改造户的取款凭证上既不是他们自己签的字也不是张景华签的。“这些取款凭证上不是你的笔迹,究竟是谁取的款?”面对侦查人员的讯问,张景华充耳不闻。

会不会和张迁有关系?侦查员火速找到张迁,得到的答案也没给案件带来突破性进展,唯一能明确的就是这笔钱的流转由张景华一手掌控。张迁只不过是一个被张景华借走身份证而不敢问干什么用的群众而已。这钱到底是谁取了?经过几天的头脑风暴,查看了搜集来的全部资料,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找这些取款凭证上的经办人,看他们是否记得取款人是谁。

当初,侦查人员在银行调取这168户群众的账户明细、取款时间及2009年后的取款凭单时,恰逢仲夏,历时五天,大家都闷在那不透风的屋子里,专注地翻查着一叠叠凭条,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细心的侦查员想起那些天翻查这168名群众取款凭条时的一个发现:这些存折有大批量集中取款的现象。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经办人可能会有印象。大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银行,请银行协助调查,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不仅找到了经办人,而且还找到了代签人。

“张景华最多的时候会拿20多本存折来取款,就算少的时候也会有几本。当带的存折有点多的时候他就会忙不过来,此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会主动帮忙填写取款单。”银行负责人这样告诉侦查人员。其实,带这么多存折来取款的人整个五头镇也没一两个,所以经办人记得特别清晰。

【责任编辑:樊欢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