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如何对孩子金钱教育

31.03.2016  18:57
实例--如何对孩子金钱教育 - 河南频道新闻
实例--如何对孩子金钱教育 - 河南频道新闻
实例--如何对孩子金钱教育 - 河南频道新闻
来源: img.dahe.cn

一位妈妈很节省,攒了很多钱,却希望孩子能学会花钱,不要像自己一样只会存钱,不懂得享受。另一位妈妈非常喜欢花钱买喜欢的东西,却存不下钱,所以她希望孩子能养成存钱的好习惯。钱到底如何使用才好呢?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迷惑,也不知该教如何教孩子。

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我们该如何看待金钱。

对钱有恐惧是父母匮乏的童年的折射

我的一位朋友,十几岁时和奶奶聊天,说起未来的梦想,奶奶忽然打断他:想那么远干嘛?长大了先给爸妈买个大房子吧,你看家里的房子多破啊……朋友当时非常震惊,他以前从不觉得自己家房子破,也不觉得家里穷,生活苦。但是从那之后,他对金钱有了一种恐惧和饥渴。长大后,他努力赚钱,帮父母买了大房子,但是对于钱的匮乏感和恐惧却很难消失。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对于钱的恐惧。富裕的家庭,父母也会对孩子有一种担心,怕孩子乱花钱,甚至对孩子哭穷。中国人经历了几辈子的贫穷,那个匮乏感是祖传的。

所谓富足,社会化概念是金钱数量,但是本质上来讲,你不觉得缺就是富足。同理,你有再多的钱,如果感到缺,就是匮乏。

生命本身是没有匮乏感的。对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讲,家只有九平米,他也觉得很大,直到有一天别人告诉他,这个房子太小了……孩子也没有卑微感,因为他们没有比较心。一个亿万富翁的孩子出生了,一个贫穷之家的孩子出生了,他们的哭声和笑容一样自然,小婴儿不会觉得自己在穷人家就更苦,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富人家就更有优越感。直到社会的眼光渗进来,这个孩子才开始有分别心。

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幸福,首先尽量不要把对金钱的恐惧和匮乏感传递给孩子。我们不必去批判恐惧,只需要对恐惧有觉知,不选择用恐惧的思维思考就可以了。

要让孩子有主权感是金钱教育的第一步

一个妈妈说,儿子幼儿园开始去超市总是乱花钱,买一堆零食回家却不吃,于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她每个月给孩子一百块钱,怎么花都行,但是花完就不给了。第一个月,儿子三天就花完了,后来跟她要钱买酸奶,她就没有同意。经过这次事件,她再给儿子钱,儿子都不舍得花了。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一个月给孩子一次钱有点不妥,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每天或者每两天给一次钱比较合适。然而妈妈有一点做法很好,就是说话算话,并且尊重了孩子的主权,也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于金钱有主权感,意思就是:我拥有钱。这是金钱教育最基本的一点。

如果孩子对钱有主权感,他就能够自由去体验钱。如果父母不给孩子主权感,压岁钱都收上来,零花钱也全凭心情给,孩子没有稳定的对金钱的主权,那么他对金钱的概念也就发展不起来。

很多人对金钱没概念,月光族,一个月五千也月光,一个月两万也月光,上大学之后也不知道怎么用钱,因为他对钱没有概念。

生活中很多夫妻为了钱吵架,两个人的钱存在一起,却为怎么花而争吵,很可能是小时候没有体验过钱,长大之后,两个人都想体验对于钱的主权感。

钱可以用来表达爱,也可以用来表达恶

金钱是流动的,从本质上讲,我们对金钱并不能够拥有,只能使用。如同你在河里洗澡,你能说你拥有这条河吗?能说你拥有身边的水吗?不能,它每刻都在流动,金钱也是。不论是存起来,还是花掉,钱只在你使用的那一刻是属于你的,同时,钱是用来爱的,自爱,爱人。

社会上流行的对于钱的感觉,常常和爱无关。比如用钱代表身份,给一个生命贴标签,将人分为富人和穷人,突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这不是爱。比如把金钱当作成功,用来代表个人价值,这也不是爱。因为恐惧,争夺和占有金钱,坑蒙拐骗、剥削人、压榨人,那就更不是爱了。凡是处于这三种对金钱的态度当中,都不能因为金钱而快乐,只会因金钱而害怕,害怕别人跟自己争。

所以,你用钱去爱,它就可以变成爱,它也可以体现爱。你用钱去做恶,花钱雇人杀人,行贿,诈骗,它就可以很恶。金钱什么都不是,全在你怎么看它。

我们给自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好,这个是自爱。我们用钱去体谅别人,帮助别人,支持别人,这是用钱来爱人。

如果你存了很多钱,并且愿意为自己或者爱的人把存的钱付出来表达爱意,那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同样,平时花小钱钱买礼物犒赏自己,对朋友表达心意,那也很好。

重要的是,用钱来表达爱。

责任编辑:王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