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县大力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

01.07.2015  11:20

            6月22日,宝丰县统计局负责人介绍,居民消费已成为推动该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1至5月份,全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17.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商贸服务业占有较大比重。       近年来,宝丰县委、县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服务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大事放在重中之重来抓。他们紧密结合县城建设和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建设了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等一大批城乡商品市场。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有城关农贸市场、大寺农贸市场、大营农贸市场等农贸市场8个;建有水果批发市场、星源家具市场、木中营粮食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4个;建有姜湾大市场、万寿步行街、鑫都步行街等消费品市场7个。全部市场占地面积14.5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年交易额达7.3亿元,从业人员一万余人。目前,全县逐步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为主导、专业市场为补充的市场网络,进一步畅通了物流通道,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活跃了城乡经济。       与此同时,该县通过企业搭建平台,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在县城建起了春风购物、德信泉百货、九头崖百货、苏宁电器、新百汇购物、新大新等大型超市,新增数以万计的商品品种,刺激了消费,满足了群众需求。       在重视大市场、大超市建设的同时,该县还利用城乡街道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拉大城乡框架机遇,开发出门面房,发展“吃住理洗照”等服务产业。近年来仅城关镇就发展理发店295个,美容店182个,照相馆96个,婚庆服务中心29个,服装干洗、装饰门店、服装加工、通信商品销售、代理手机缴费等千余家。       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近年来该县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来,共建农家店283家,覆盖全县90%的行政村,极大地拉动了农村的消费内需,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一是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家店周边的老百姓不用出村就能方便地买到物美价廉、安全放心的商品;二是安置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全县农家店共安置人员1000多名;三是各个农家店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95%以上村级农家店月销售收入超过15000元。       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基本形成。近年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搭建了城乡双向流通网络,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河南省龙腾实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经营覆盖7家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第三方仓储、物流配送、信息平台服务等农产品流通领域。该企业现有超市商品仓储配送中心两座,库容27000平方米;农资商品配送中心一座,库容7800平方米;农副产品博览交易中心一个,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冷冻冷藏库一座,已形成农产品冷冻、冷藏、加工、包装、统购分销、商品博览与采购的统一流通体系,大幅度降低了物流采购成本,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异军突起。近年来,该县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应用电子商务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出发点,积极提高应用水平,实施产业带动,加强示范引导,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网络消费产品供给能力。目前,该县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商务协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大香山农产品物联城电子商务为引领,以农村网购店批发购物为集散地的自主经营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据了解,去年大香山集团投资7.5亿元建设“中国·宝丰生态农果物联城”项目,现已建成23700平方米物联商务博览体验大厅;14000平方米可供800名创业者使用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3000平方米物流配送服务楼一座,形成了理念先进、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仓储配送体系,为物联城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利用电子商务开拓网络营销方面,赵庄镇走在了全县的前列。该镇是闻名全国的魔术之乡,经常在全国各地玩魔术卖商品和外出做照相生意的当地群众有3000余户一万余人。为给他们提供便捷的货源服务,该镇农民看准商机,利用互联网络,足不出户做起了商品购销生意。目前全县城乡电子商务商户达到千余家,每年网络批零额近5亿元。       特色商业区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0亿元的万洋国际商品博览城项目和投资2.05亿元的龙博金街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目前万洋国际商品博览城项目有8栋楼已经封顶,其中招商服务中心今年7月中旬就可投入使用。龙博金街项目有4栋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据介绍,特色商业区成为全县商贸服务发展的新亮点。去年底该县荣获全市“两区”综合考评第二名。今年5月底,区内入驻企业达到31家,从业人员达到8520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17.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6亿元,同比增长2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