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黄河大桥通车 成拉动经济腾飞新引擎

17.10.2019  06:52

策划: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一条黄河波浪宽,大桥飞架通两岸。

10月16日上午,随着被誉为“黄河第一跨”的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连接新乡与郑州之间的第四座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启用。

大桥还未建成,发展机遇便悄然而至

当天上午9时45分,来自大桥北侧、原阳县太平镇西衙寺村的张建军专门开车走了一趟官渡黄河大桥,他也成了第一批从此通过的车主——“激动啊,早就盼着通车了!这以后去郑州起码近了40多公里。”

张建军是原阳县永达制动器有限公司的老板,企业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由于发货、采购原材料等缘故,张建军的制动器厂几乎每天都有车辆来往于郑州,绕路成为长久以来的一大困扰。张建军告诉记者,以往去往郑州方向要么走郑新黄河大桥,要么走老黄河大桥,走这两座桥,都要多绕至少四五十公里。官渡黄河大桥正式通车后,从厂里出发10公里左右就可以跨越黄河,直奔郑州,这也将给张建军的制动器厂节省不少的物流开支。

官渡黄河大桥的开通,也让原阳县周边的乡镇欢欣鼓舞。原阳县大宾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作为官渡黄河大桥的北桥头堡,大桥还未建成,便给大宾镇带来了发展机遇。10月15日,大宾镇党委副书记李景强介绍,正是寄希望于大桥修通后的发展红利,由正商集团投资、以庄园种植和原乡农创为特色的正商大宾田园综合体项目去年落户于大宾镇。该项目预计总投资额约260亿元,已去年4月2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

在原阳县当地人看来,4座黄河大桥的先后落成,带给原阳的变化是积极而深远的。

郑州黄河公路大桥 成就原阳“中国第一米”

随着官渡黄河大桥的通车,除去铁路桥,连接新乡与郑州之间的的黄河公路大桥共有四座。其中建桥最早、知名度最高的应属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大桥南起郑州市花园口,北抵原阳县桥北乡刘庵村。大桥长5549.86米,在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大公路桥”,亚洲最长的公路大桥。

1986年9月30日,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一架飞虹通南北,至此天堑变通途。大桥的开通不仅方便了10几个省、市、自治区的机动车辆南来北往,原阳人更是顺势在大桥北端的桥北乡建起了占地百亩的大米市场,原阳大米从这里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成就了原阳大米作为“中国第一米”的市场地位。

“原阳大米”令原阳人自豪,但许多人不会想到,其实原阳广泛种植稻米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原阳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顶部,是历史上有名的受灾县。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阳人民,饱受了洪涝和盐碱的侵扰。“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产盐碱,种地不打粮”的顺口溜,是当时原阳县的真实写照。

在脱贫致富的探索中,原阳人终于发现自己脚下的这片盐碱地很适宜种植水稻。1968年,该县原武镇试种水稻成功,“引来黄河水,碱区稻花香”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而这片盐碱地,反而因为碱性大,长出的水稻也自带碱性,香味特别足,原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米之乡。1991年11月15日,原阳县隆重举办了首届“大米节”,新闻发布会会场设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而在此之前,1990年的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原阳大米被指定专供食品。

“原阳大米”的牌子也不胫而走,但是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米也要勤吆喝。此后,原阳人借助107国道穿越境内的交通优势,在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北端的原阳县桥北乡建起了占地百亩的大米市场,原阳大米从这里销往了全国各地。

郑新黄河大桥 三年为郑州车主省了两个亿

G4郑州刘江黄河大桥作为京港澳高速的一部分,重要性自不必言,而一旁的郑新黄河大桥,更是实实在在的便利了两岸群众。

郑新黄河大桥北连平原新区韩董庄镇,南接郑州东四环,全长约7千米。2017年3月5日起,郑新黄河大桥对豫A牌照小型客车(7座以下,含7座)通行郑新黄河大桥免收通行费,所有费用由平原新区为车主买单。10月16日,平原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此一项,近三年来为郑州车主省了两亿多元。

平原新区成立于2010年,在成立之初,平原新区就将自己定位于郑州市的后花园,以期为郑州人打造一个安静的居所。据平原新区的房管部门统计显示,平原示范区80%以上的购房群体为在郑州市工作生活的市民群众。郑新黄河大桥作为郑东新区通往平原新区的要道,小客车单次通行费用是15元,往返一趟就得30元。这来回一趟的路费,一年下来也一笔不小的开支。

2017年,随着郑新融合发展战略的提出,平原新区承担起了郑新融合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开始围绕郑州大都市区做好新兴增长中心、中等城市这篇大文章。郑新融合交通先行,平原新区果断免除了郑州人每天往来跨越黄河的30元过桥费,这一举措扫清了郑州人的心理障碍,再也不怕回黄河北岸的家了。

力推黄河大桥永久免费通行的河南省政协委员王胜昔认为,永久取消郑新黄河大桥收费,能有效消除因黄河阻隔和大桥收费带来的心理距离,推进郑州与豫北地区联动发展,加快打造郑州市大都市区和国家中心城市。

官渡黄河大桥 成拉动经济腾飞新引擎

官渡黄河大桥项目起于原阳县阳阿乡,止于中牟县万滩镇。 2016年9月27日开工,历时三年多时间建成通车。大桥全长7377米,双向8车道,是目前我省干线公路最宽的大桥桥面。因该大桥位于官渡之战古战场,故该桥被命名为官渡黄河大桥。

官渡黄河大桥项目也是国道107东移的咽喉工程,改道东移后的107国道穿越卫辉、延津、原阳延官渡黄河大桥进入郑州境内。对于带动新乡东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官渡黄河大桥通车当天,一位延津车主特意选择从此路过,这位司机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单从时间上比较就节省了40分钟左右!”对官渡黄河大桥寄予期望的还有中国第一麦之称的延津县。该县小麦产业久负盛名,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一连串荣誉。

小麦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中原粮食集团、益海嘉里、豫粮集团、金粒麦业、克明面业等用麦龙头企业落户延津。延津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官渡黄河大桥的通车,今后,完全打通的新107国道,与延津县食品产业集聚区擦肩而过,这对延津县粮食、食品外运、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的8月26日,连接河南和山东的东明黄河公路大桥也正式通车,这座黄河公路第一长桥正式通车运营,意味着菏宝高速全线通车,标志着豫鲁两省交接的长垣市与山东省东明县靠浮桥摆渡通行的历史将宣告结束,豫北地区的出海交通瓶颈被打破。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
黄河大桥建设密度见证中原百年发展“加速度”
新华社郑州10月17日电(记者刘怀丕、张浩然)作为未来国道107东移的咽喉工程,郑州官渡黄河大桥16日正式通车。该项目路线全长31.河南一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