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范学院探寻非遗“王家酥烧饼”踪迹 感受历史传承魅力

14.07.2017  11:52


调研团成员在店门口合影 周华星 摄

新鲜出炉即将销售一空的王家酥烧饼 周华星 摄

水冶王家烧饼”所获荣誉与名人留影(部分) 周华星 摄

水冶王家烧饼”所获荣誉(部分) 周华星 摄

   中新网河南新闻7月14日电 7月12日上午,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老字号品牌调研团”一行四人于抵达水冶镇甜水井街,来追寻声名远扬的“王家酥烧饼”的踪迹。

  夏日清晨的曦光刚刚撒上林梢,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的一家烧饼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店内也是人声喧哗,客人来来去去络绎不绝。一炉数十个酥烧饼,甫一出炉就被抢购一空。抬头一看,门上一块匾,黑底绿字煞是精神——“水冶王家烧饼”。这便是名震中原的“王家酥烧饼”的所在了。

  “我们家的烧饼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慈禧太后都吃过!”忙碌间,今年60岁的王顺国骄傲地告诉安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老字号品牌调研团”成员们。“王家酥烧饼”这一美食出自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如今已成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王家先祖在当地民间一种叫“油卷馍”的面食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保存、口感更好的面点,也就是现在的“王家酥烧饼”。传说被慈禧封为“百官楷模”的清代廉吏马丕瑶当初进京赶考时,曾携带一个月都不发霉、不变味的王家酥烧饼当干粮。交卷后,马丕瑶手捧着从老家带来的酥烧饼吃。主考官看见后十分好奇:“这孩子在吃什么东西?用手捂得严丝合缝。”近前一问,方知是一种他从没有见过的酥脆烧饼。主考官将美味的“王家酥烧饼”进献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品尝后甚是喜悦,赞不绝口。从那时起,“王家酥烧饼”名声大振。“经历了十八代的传承,‘王家酥油烧饼’的制作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文化传承。”第十八代传人王顺国告诉调研队员们。

  “技艺要好好继承和发扬,但如果没有创新,一定会被时代所抛弃。”多年来,王顺国在保留发面、炒酥、做馅、擀饼等一系列工序的基础上,改良了烘烤方式。酥烧饼原先是用火炉烤制,不太环保且效率低下。现在使用电烤箱烘烤,口感更加酥软,老少皆宜。烧饼的原料要选用石磨加工过的精致面粉;炒酥时,一定要使用精选的芝麻香油和驴油……数百年品牌传承,这其中有变有不变。紧跟着时代的律动调整步伐,又始终坚守“真材实料,童叟无欺”的初心,才有了“王家酥烧饼”及其它许许多多中华老字号历久弥新的旺盛生命力。

  自明末清初到现在,“王家酥烧饼”这一美味已经传承了十八代。目前传人王顺国说:“我要把王家酥烧饼做得长久,代代相传,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品尝到它。”老而弥香,经久不衰,这就是无数“老字号”品牌的魅力所在。(周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