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3月安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情况分析

04.05.2016  16:53

2016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9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2%;其中,电力消费合计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58%。

一、一季度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特点

1、从行业门类看:全市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3%,占全部工业比重2.3%,拉动能耗增长0.14个百分点;重工业消费389万吨标准煤,增长6.2%,占比重97.7%,拉动能耗增长6.1个百分点,重工业成为拉动能耗增长的主要因素。

采矿业消费11.2万吨标准煤,增长10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消费11.1万吨标准煤,增长115%。制造业消费351万吨标准煤,增长7.3%,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消费13.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消费240万吨标准煤,增长4%,对能耗增长的贡献率达41.7%,拉动能耗增长2.5个百分点;炼焦业消费30万吨标准煤,增长23.5%,拉动能耗增长1.5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消费26万吨标准煤,增长43%,拉动能耗增长2个百分点。

2、从分能源消费量规模情况看:能源消费量在1至10万吨标准煤的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万吨标准煤,占到当期全部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21.6%,同比增长16.2%。累计消费量在10至15万吨标准煤的工业企业为49万吨标准煤,占比12.3%,同比下降5.8%。累计消费量在15万吨标准煤的6家工业企业为219万吨标准煤,占比55%,同比增长5.3%,能耗向大个企业集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3、从分县区情况看:市直企业消费量172万吨标准煤,占到当期全部规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3.2%,同比增长2.1%。文峰区消费0.6万吨标准煤,占比0.2%,同比增长73.5%。北关区消费0.3万吨标准煤,占比0.08%,同比增长12.4%。殷都区消费18.4万吨标准煤,占比4.6%,同比增长21.2%。龙安区消费4.7万吨标准煤,占比1.2%,同比下降5.3%。高新区消费2.6万吨标准煤,占比0.7%,同比增长16.1%。安阳新区消费98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5%。林州市消费73万吨标准煤,占比18.3%,同比增长4.2%。安阳县消费100.7万吨标准煤,占比25.3%,同比增长16.9%。汤阴县消费21.4万吨标准煤,占比5.4%,同比增长1.4%。内黄县消费3.9万吨标准煤,占比1%,同比下降27.4%。个别县(市)区能耗增长较快,节能形势趋于严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结构偏重,高耗能企业占比依然较大。2016年,安阳“双高”(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达到355家,占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数达41.2%,比2011年高出9.2个百分点,综合能源消费量352万吨标准煤,占整个规上工业企业消费量的88.4%,同比增长5.6%,这种历史积淀的结构性矛盾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变,安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仍然任重而道远。

2、节能减排的潜力相对较小。从主要工业产品的单耗看,“十二五”时期,“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495千克标准煤/吨,五年下降了7%,但由于钢铁生产的工艺、技术、装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每降低1千克标准煤的吨钢综合能耗都是非常困难的;“单位电解铝能耗”下降到1677千克标准煤/吨,下降率为6.5%,单位综合能耗指标好于国内平均水平;“发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27克标准煤/千瓦时,基本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25克标准煤/千瓦时)。所以安阳现有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发电机组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改造上能挖和该挖的潜力已基本挖掘,“十三五”节能减排的潜力已经较小,节能减排的压力明显增大。

3、由于资金与技术因素影响,一些县区和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有所放松。对于企业来讲,节能虽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但其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占用大、时间长,加之目前多数企业资金周转存在一定困难,势必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不足;对于县区来讲,由于各地招商引资任务较重,低耗能、高技术产业招商难度很大,且对税收的拉动小,同时,安阳作为我省重要的钢铁产业基地,发展钢铁、水泥等高耗能拥有较好的历史基础,尤其市直单位、殷都区、安阳县、林州市节能减排的难度明显较大。

三、经济与节能减排和谐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纵观安阳节能减排的现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明确自身发展定位,通过技术改造和革新,做大做优传统优势产业,优先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节能减排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既要适度发展高耗能产业,又要抓住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优先发展低耗能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