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小麦返青期生产形势分析

16.03.2016  11:29

 

目前,随着气温回升,安阳市小麦已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期,大部分麦田长势较好,但由于越冬期持续时间较长,小麦生长量较少,全市小麦群体及个体素质与上年相比均较差,是近几年来苗情较差的一年。

一、返青期苗情分析

据返青期苗情调查统计,全市一、二、三类苗面积比例为37.5:51.5:11,其中一、二类苗面积占麦播总面积的89%,较上年同期减少4.5%。具体情况为:一类苗面积110.6万亩,较上年减少41.6万亩。亩群体73.6万头,较上年减少16.9万头;单株分蘖3.5个,较上年减少1.2个;次生根8.4条,较上年减少0.4条;主茎叶龄6.5片,较上年减少0.3片。

二类苗面积152万亩,较上年增加28.4万亩。亩群体61.4万头,较上年减少14.1万头;单株分蘖2.7个,较上年减少0.8个;次生根6.1条,较上年减少1条;主茎叶龄6.0片,较上年减少0.5片。

三类苗面积32.4万亩,较上年增加11万亩。亩群体38.2万头,较上年减少18.2万头;单株分蘖1.6个,较上年减少0.4个;次生根4.0条,较上年减少0.1条;主茎叶龄4.9片,较上年减少0.1片。

从苗情和气象条件分析,今年全市小麦生产存在的有利因素为:小麦生长期间降水较多,墒情较好。去年10~11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99.4毫米,较上年增加81.9毫米,为小麦安全越冬打下了良好基础。2月12日~13日,全市又出现10.6~20.3毫米的降水,对小麦返青生长极为有利。当前小麦生产存在问题: 一是 据植保部门调查与预测,由于田间湿度较大和气温升高,春季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和草害有发生趋势。 二是 由于近期降水较少,随着气温回升,土壤水分散发较快,部分地块出现旱情。 三是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尤其是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春季气候起伏可能会加剧,小麦容易发生晚霜冻害。

二、当前麦田管理情况

根据苗情较差的实际,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苗情动态,制定下发各类技术意见及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实行科学应变管理。春节长假刚过,农业部门就及时制定了2016年安阳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安农[2016]10号),印发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明白纸5万份,举办负责小麦生产的技术人员、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苗情监测点技术负责人及相关站技术人员近100人参加的“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暨苗情监测技术”培训。

市、县、乡各级农技人员迅速行动,分赴生产一线,开展苗情墒情调查,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农信通等传媒形式,通过技术讲座、印发资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进行技术宣传与指导,做到服务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确保苗情转化升级,打好春季麦田管理攻坚战。目前,全市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据农情统计,截止3月8日,全市已中耕25万亩,追肥72万亩,浇水108万亩,化除35万亩。

三、春季麦田管理技术

根据当前小麦生长情况及存在问题,应突出一个“”字,狠抓一个“”字,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科学管理,狠抓春季麦田管理关键措施落实,努力夺取夏粮生产主动权。

1 、中耕增温,保墒灭草。 春季各类麦田都要普遍进行中耕,以破除板结、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苗早发快长。

2 、因地制宜,分类管理。 对于亩群体较小的二、三类苗麦田以促为主,在返青期和拔节期分别亩追施尿素8-10公斤、5-7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对于亩群体在70万左右的一类苗麦田,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3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气温回升后,注意搞好以纹枯病为主的病害防治;由于冬前化学除草面积较小,当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没有开展冬前化学除草的麦田,要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化除,力争将病虫草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4 、预防春季冻害。 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通过灌水改善土壤墒情和地表小气候环境,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及时采取追肥、浇水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