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钢炼钢状元吕亚:他的这项技术 每年为公司省3000多万

25.04.2017  06:34

 

认真工作的吕亚  受访者供图

“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用心炼好每一炉钢”

——吕亚心中的工匠精神

河南商报记者

华丽娟 杨桂芳

个头不高,清瘦俊朗,脸上始终挂着质朴的微笑,这样的吕亚,让人很难与膀阔腰圆的炼钢工人联系在一起。高温环境、巨大的体能消耗,对于20岁出头刚毕业的小伙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可是吕亚坚持了10年。从2006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他成了“安钢最年轻的炼钢状元”“安钢炼钢史上的神话”。

【勤奋】

长辈称他“后生可 畏”

“第一次登上炼钢平台,看到炉火喷涌、钢花飞舞的场景时,我整个人都沸腾了……”2006年,刚从太原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的吕亚,站在了安钢集团炼钢转炉前。10年过去了,回忆起当时的经历,吕亚仍难掩激动。

“刚开始我什么也不懂,只能从打杂跑腿干起。”吕亚说,取样工、合金工、摇炉工、操枪工、渣料工……他全都干过。

为了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积攒丰富的冶炼经验,勤奋的吕亚处处留心——每天提前到岗,对设备细致检查,认真记录每道工序的每一个数据,精心做好每一个模式的演练,不懂就问,不会就练。每天下班后他都会留下来,仔细观察当班的生产节奏、工艺路线、操作要领、钢水质量、钢包温控等,对照实际工作认真琢磨。

2008年8月,参加工作仅2年的他被破格提升为副炉长;2010年12月,年仅25岁的他担起了转炉炉长的重任。“后生可畏”是吕亚身边熟悉他的长辈给出的评价。

【钻研】

他的操作方法

每年降低成本3000多万元

“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法”是吕亚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提及这个操作方法,吕亚娓娓道来:“石灰是最主要的炼钢造渣材料,但我厂吨钢石灰消耗一度高达63kg,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8kg。减少炼钢成本,就得从石灰下手。”

根据“石灰石煅烧成石灰”的原理,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石灰石造渣”的想法,为了让这个构想变成现实,他带领党员骨干做了上百次试验。1600多摄氏度的钢水近在眼前,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吕亚却凭着炼钢人特有的拼劲儿和韧劲儿,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干就是两个月,终于找到了石灰石合适的加入方法和配比,使得吨钢石灰消耗降到41kg,成为行业领跑者。

一吨石灰三四百元,一吨石灰石才几十元,这个操作法每年为公司降低成本3000多万元!

【不悔】

左耳被高温钢渣烧穿

基本丧失听力

炼钢过程需要用氧枪向转炉铁水中吹氧,此时氧枪很容易粘渣而影响生产,需要有人在旁边及时处理氧枪粘渣。可是,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五六十摄氏度的操作现场,灼热的钢渣四溅,即使做好全身防护,稍有不慎,就会被飞溅的钢渣烫出血泡。每当这时候,吕亚都会第一个站出来说:“我先上!”

2014年8月,在一次处理氧枪粘渣时,他在现场连续干了五六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就在这时,钢渣飞进了他的左耳。虽然当时感到了剧烈疼痛,但吕亚正在现场指挥生产,并没有在意。在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左耳始终嗡嗡作响、耳鸣不止,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左耳早已被高温钢渣烧穿,基本丧失了听力。那一年,他仅仅29岁。面对领导和工友们的关怀,他宽慰大家:“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轻伤不下火线嘛。”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