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抓“牛鼻子” 产业升级结硕果

09.12.2015  18:52

      走进滁州天长市天康公司厂区,不时能看到旅游观光车、大客车、搬运车、消防巡逻车来回穿梭。与其他车辆不同,这些车既听不见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也看不到排气管排出的尾气,因为它们全部是采用钛酸锂电池作为动力源。

      “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紧迫,我们就是通过自主创新,做敢于吃这个‘螃蟹’的企业。”天康公司总经理赵建兵说。

      从一个以仪表、光缆等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企业,向钛酸锂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天康公司先后投资26亿元,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在多地筹建了新能源研究所和3个重点实验室,先后聘请国内外100多名专家进行研发。如今,天康钛酸锂电池项目已被列为国家科技部重点新产品项目、安徽省“五大增长源”工程之一,可实现年产20亿安时电池的产能和100亿元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性高、潜力大、带动性强,代表产业升级方向,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就抓住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滁州市委书记李明表示,市委、市政府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列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头号工程,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作为“调转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全面提升滁州的经济潜力和竞争力。

      今年1至6月份,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为169家,累计完成产值220.6亿元,总量规模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33.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支撑。

      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滁州市实行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积极顺应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及时修订了《滁州市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不超过2%的扶持,单体项目扶持不超过3000万元,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的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通过减税、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委托合肥工业大学编制《滁州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贴近滁州发展实际,目前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投资的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公共安全和节能环保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市发改委主任孙永进告诉记者,2014年滁州市新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34个,占全年新签约项目34%。今年1-6月份,新签约战略性新兴产业亿元以上项目58个,总投资183.4亿元。滁州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今年申报了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等7个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已获批。

      “此外,我们还逐户分析研究每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逐个提出解决方案,逐月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运行调度。”孙永进表示,通过一企一策帮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要求各县(市、区)和开发园区对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逐一拟定帮扶方案,促进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康佳电子、长电科技、全柴集团、鲲鹏装备、新型盐化工、旭腾光伏……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优势,为转变方式加快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滁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