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4321”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19.02.2016  13:05

      九鼎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急需资金扩大商品猪存栏量时,通过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很快落实400万元,把存栏量1万多头扩大到近3万头。九鼎的法人代表阎金才说:“是手续简单、费率更低的‘4321’模式,为企业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所谓“4321”模式,是安徽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而推行的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具体是指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市县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银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形成“政银担”优势互补、权责统一、风险共担、共助小微的工作机制。

  企业小,抵押少,急需用钱时通过正常途径很难获得贷款,是小微企业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难题。2014年年底,安徽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行合肥中支、安徽银监局和安徽省担保集团共同出台《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分担和代偿补偿试点方案》。按照“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原则,第一次在国内担保实践中建立了风险分担均衡架构,并且形成规模、能够持续,有效实现了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融合。

  “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实施一年多来,安徽全省已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81.87亿元,惠及服务企业5542户,户均贷款508.6万元,涉及全省119家银行,全省115家担保机构加入“政银担”合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