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

12.08.2014  13:39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好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核心农业区保护工作。国家提出了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遏制生态环境退化严峻趋势的迫切需要和有效手段。

  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首先是要把全国主要耕地和粮食安全的大局稳定下来。应该着眼宏观全局,从战略高度,本着对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负责的态度,在国家层面上确定战略性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集中区,把黄淮海农区、东北农区和长江中下游农区的大面积、集中连片、优质高产的基本农田圈定住、保护好,防止各类非农建设包围和切割基本农田保护区。

  在丘陵山区,统筹安排农业、林果业和工业生产用地,留足生活、生态用地,防止争相占用耕地与过度开发耕地。引导“工业上山”,建设“梯田工厂”,提倡、推广低丘缓坡的合理利用,出台鼓励坡地工业的优惠政策,缓解工业项目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保护耕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用地的双赢格局,为山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基础。

  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地区,合理配置和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用地。上海提出保护上海的300多万亩耕地,就是管护上海的“绿肺”;保护上海的160多万亩水田,就是管护上海的“湿地”。

  要进一步提高对耕地质量的内涵和生态功能的认识,注重耕地生态功能。提升耕地质量,不仅仅是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重要的是提升耕地的生产能力。要树立“以数量为前提、以产能为核心、以健康为保证、以用养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以监管为手段”的新的全面的耕地质量观。同时,要特别注意各种耕地质量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忽视耕地生态功能的现象,一是片面硬化,结果是多了混凝土空间少了自然科技,损失了寄养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所;二是过分强调人机通行方便、水流顺畅,用水时快来快去,不用水时渠干沟枯,断绝了河水涵养万物的功能;三是片面强调耕地面积增加,填了池塘、洼地,挖了土丘、山岗,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建设,断绝了野生动植物的生机。

  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工作,必须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和协同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国土搭台、部门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的工作机制;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新增费分配制度,根据权利责任相平衡原则,促进新增费分配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相互匹配;需要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地方和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