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万亩青山 坚守“最美爱情”

16.11.2015  10:31

李学绪在巡山途中

在南水北调中线二期水源地河南省淅川县,提到荆紫关国有林场场长李学绪,无人不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对工作任劳任怨、对妻子不离不弃,李学绪的绿色情怀与铁汉柔情在茫茫林海留下一段佳话。

李学绪是地地道道的“林二代”,自小跟着父辈栽树、护林,对山林有着深厚的感情。高中毕业后,他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国营苗圃林业技术工人,投身淅川的绿色事业。

第一次选择

临危受命担任林场“掌门人

1998年,李学绪面临人生第一个艰难抉择。

平稳的工作、平静的生活因为一张调令而被打破。位于豫、陕、鄂三省交界的荆紫关国有林场紧缺一位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掌门人”。淅川县林业局的领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学绪。

从县城到边区古镇,从有家人陪伴到孤苦伶仃,任谁都会选择拒绝,但李学绪实在放不下对绿色山林的牵挂,义无反顾地背起了行囊。

上世纪90年代的荆紫关国有林场是一个问题多、欠贷多、职工没饭吃的“烂摊子”。国家一年财政补贴只有1.4万元,职工的工资只能发到全额的26%,是河南省87个国有林场中最穷的,林场里最值钱的家当就是二十几间东倒西歪的职工宿舍。生活没有保障,林场留不住人心,年轻力壮的林场工人纷纷“外逃”。

李学绪在上任后召开的第一次职工会上,向大家承诺:他个人不坐小汽车,不接受宴请,不搞特殊待遇。随后,他卖掉了林场唯一的吉普车,出差搭乘客车。为了稳住人心,他跑省里、去县城、求镇上,四处奔波,请求支持,争取到贴息贷款130万元。还上林场欠下的贷款后,他又马上为工人落实工资,职工们的心第一次落了地。

人心一安,李学绪便带领荆紫关林场50多名职工投入到4万多亩山林的管理之中。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李学绪走访调研,制订了一套严谨的护林责任制度,并以身作则,定期带领班子成员,翻越高山峡谷,巡回检查并解决山林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李学绪对职工极为严苛。但在生活中,谁有困难,他总会慷慨相助。为了增加林场的经济收入,每天护林工作结束后,他都要扛着工具,上山整地,发展经济林。几年下来,60亩橘园已成规模,陆续进入挂果期。李学绪又将橘园划分给林场困难职工经营,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林场职工尚士礼的丈夫早年间患病离世,家里债台高筑,李学绪不仅帮她承包了橘园,还支持她在橘园里培育花椒苗。有一年,市场不景气,20多万株苗木无人问津。李学绪当即骑车跑到县城,打电话、发信息,四处找门路,最终把苗子全部卖出。当李学绪把3万多元树苗款交给尚士礼时,这位朴实的林场职工泪如雨下:“要不是场长,我们家的天都塌下来了。

第二次选择

70公里山路连接两份牵挂

2003年,林场刚见起色,李学绪的妻子却因脑溢血倒在了讲台上。虽然经医院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却再也站不起来了。考虑到李学绪的家庭实际,淅川县林业局决定调他回县局机关工作,方便在家照看妻子。调遣安排都已准备就绪,林场职工却找来了:“我们不能没有这样的好场长!

李学绪面临着人生第二个艰难的抉择:走还是留?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守,他带着妻子一起回到了荆紫关国有林场。

林场生活条件艰苦,对病人康复不利。2005年,李学绪的妻子脑溢血复发,在医院抢救了27天后,彻底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面对妻子,李学绪满怀愧疚,甚至也曾动过离开林场的念头。但李学绪实在放心不下林场的4万多亩林子和这么多职工。他只好自费请来保姆在家照顾妻子,每周五他赶最晚的班车回家,周一再赶最早的班车上班,70公里山路对李学绪来说,一头是对绿色的牵挂,一头是对家庭的责任。

苦心人天不负,林场的面貌在一天天改变。

2005年,林场筹资使林区护林点全部通上电,还为20多名护林员配备了手机,保证林区的信息畅通;2006年,林场盖起了新办公楼;2011年,林场争取到国家保障房项目,为职工建起74套新房;从2013年起,淅川县加大对林场的财政投入,差补金额增至128万元,职工工资实现全额发放,并为林场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李学绪的爱情故事也得到了河南省电视台的关注,入选第二届“中原最美爱情”。

经过李学绪和淅川务林人10多年的苦心经营,国有荆紫关林场如今已成为南水北调渠首一道优美风景和绿色屏障,其下辖的国有香严寺林场成为省级森林公园;荆紫关林场成为豫、鄂、陕交界区面积最大、林相最好、郁闭度最高、管理最到位的国有公益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