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财猫双侠:华尔街精英潘征宇和互金意见领袖叶隐闻书
2015年3月,一个新锐的旺财猫理财上线。站在这个平台背后的负责人,潘征宇和叶隐闻书,却早已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老朋友。
金融科班出生的潘征宇毕业于UCLA,在华尔街拥有5年的从业经验,管理过20亿美金的金融资产,并在2010年出任Vision Capital Advisors私募基金的副总裁,2012年回国加入平安创新投资基金出任副总裁,期间其主导投资的某项目现在已经成为该领域的明星企业。2013年中旬,潘征宇带着金融梦下海与另外两个合伙人共同创立著名的网贷三方米袋。2014年底,与其中一个合伙人叶隐闻书又成立融果金融,并推出旺财猫理财。
早在2012年9月,叶隐闻书进入互联网金融P2P行业,成为沪上一家著名平台的市场经理。并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因犀利的文风和对于互联网金融深刻的解读能力,迅速成为这个行业的意见领袖。用他的话说“短短一两个月内,慕名加进自己建立的QQ群来的就有几千人,其中有很多平台CEO也有大量的普通投资人。”
从投行精英到创业者
潘征宇:创业就是一次修行
记者:为什么从投行高管选择下海创业?
潘征宇:工作的缘故对创业公司接触的比较多,潜移默化对于创业越来越充满好感。同时,在当下这个互联网的大潮中,也想将自己以前所学的一些理论融合到实践中去,特别是之前在华尔街工作时所看到和实践的那些比较创新的产品、体系、服务,希望能够有机会拿到中国市场尝试,将我自身金融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赶上2013年以来,中国终于将金融行业向草根开放,希望它成为中国主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天时地利已经占尽,所以决定试一试。
记者:创业跟在世界五百强、知名投行工作有什么区别?
潘征宇:总的来讲,创业需要解决比一般工作更多,甚至多几倍的问题。在公司的时候你手上有的是资源,你给人家投资,但是创业的时候是你向其他人要资源。从桌子的这一面换到那一面的,完全不一样。另外原来干投资的时候更多的时候你是去看一下需要投资的公司的模块,从各方面去观察一下。但是创业的时候,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做。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有很多细节的东西需要去处理、解决,在每一点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投资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不需要考虑的,但是在创业的时候有一大堆实际的问题需要去考虑,比如如何管理团队、管理员工、提升士气,一大堆非常实际的问题。原来在很大的公司里,架构很健全,很多东西都不需要你考虑。但是创业后很多细小的东西都需要考虑的,怎么样去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产生收益。创业,的确是人生重要的一次修行。
入行三个月就成为意见领袖
叶隐闻书: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里 一切都有可能
记者:你在互联网金融圈几乎一夜成名,如何看待这样的成名?
叶隐闻书:分几点看吧。第一,2012年时候,这个圈子还非常小,大家也比较忙,愿意写写弄弄的人不多,所以稍微努力一点就很容易被大家知道,被大家看的起。其实也并不是我对互联网金融和网贷有多懂。所谓时事造化,时间换到今天,这样的故事就很难再发生了。第二,可能从小就算有点小“才华”的人,学生时代到工作创业,到哪都经常被人称为“才子”,在小圈子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这次“突如其来”的成名,也感觉比较正常。第三,在一个新兴的行业里,一切都有可能,但长期来讲一切都会回归常识,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记者:成为“名人”是否可以带来其他额外的回报?
叶隐闻书: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声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最重要的是理解名声和用好名声。早期网贷圈有许多知名度高的人,利用名声做了一些不恰当的事,可能短期带来了高昂的回报,但最终免不了身败名裂。其实一切都是发展的必然。名声本质上放大了“个人能力”,但久之必然回归常态,人就会“掉下来”。知他者智,自知则明。对于我而言,名声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认识很多朋友,结交一些师长,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行业理解能力。当然,借了这个风,我才有幸认识我现在的合作伙伴潘征宇。
在咖啡馆一见如故
叶隐闻书:直觉告诉我他会成为我的人生贵人
记者:潘总和叶隐闻书是怎么认识的?
潘征宇:当时我在平安创投,接触了很多创业公司,在跟创业公司接触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创业想法。当时看到整个行业有个大的机会,就是互联网金融这块。再加上本身自己也有了想创业的想法,于是便选择了互联网金融创业。当时叶隐闻书在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网贷这块可以说是一名知名的自媒体人物吧,在行业中属于大咖。当时也是想和他接触,于是通过朋友介绍,两个人就认识了。认识之后两个人一聊,就觉得比较契合。他本身也有很多创业想法,很多创业经历;我也能利用自己的金融知识,利用自己的一些经验。两个人都觉得能在一起做出更好的产品,为广大的互联网金融网贷投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大家就决定一起创业。
叶隐闻书:大概2013年8月中旬,Eric(潘征宇英文名)在网上联系到我。我当时比较忙, 没马上见面。直到9月初,我才抽出时间去跟潘总见了一面。现在还记得当时会面的地点——虹口龙之梦Costa咖啡。一见如故,一口气聊了几个小时,难得找到一个没有太多沟通障碍的朋友。我之前大概已经创业过几年,但感觉做的事都比较小,或者起点格局也不高。然后能有机会遇到这样一个精英一起玩,感觉非常荣幸,直觉告诉我他会成为我的人生贵人。
记者:你们的合作真的有那么顺么?
叶隐闻书:我们的默契一直很好的。当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我决定加盟后刚过两个礼拜原来的技术合伙人就说不干了,因为他当时的老板给他加薪水,涨期权。他原来也是一个创业公司的CTO,也是做移动端的。发生这个事后,Eric第一时间打我电话告诉我这个情况。我跟他说,既然已经答应这件事,我是不会退出的。技术合伙人可以重新找。
主动给叶隐闻书增加5%的股份
潘征宇:我觉得这是我在华尔街学到的重要部分
记者:据说,在米袋时期,潘总曾经主动给叶隐闻书5%的期权?
潘征宇:之前在华尔街的工作经历,让我感觉如果要让一个人能够持续地爆发出高效的生产力、创造价值,就比如要有一个非常公平的环境。比如我在华尔街时的一名同事,给老板创造了10亿美元的财富,按以往的规定应该要给他一亿美金的分红。老板虽然知道给了他如此大金额的分红之后他会去自立门户,但他依然按规定给了。他这不光是出于对商业规则的尊重,也是鼓励更好的人才来加入他的团队为他工作。在华尔街的工作经历让我觉得一个人有多大价值,就应该要给他多大的回报来进行匹配、激励。
当时在米袋创业过程中,叶隐闻书在几次团队出现问题的时候敢于站出来积极解决。同时,米袋时期的一些人才也主要是叶隐闻书一手招聘和培养起来的。比如现在米袋网的产品负责人等。此外,早期米袋的产品、甚至UI都是叶隐闻书亲自做的,并且,米袋的第一批用户主要就是叶隐的粉丝朋友群……当时我觉得叶隐闻书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他当时拥有的股份,所以我进行了调整,他值得更多的东西。
叶隐闻书:这是真事。当时Eric也非常大方地给第一批员工分配了期权。他是个非常明白的人,也是一个追求公平的人。这样的人在我的创业生涯中是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只会看到自己的付出,而忽视别人的努力。大部分情况下,我更愿意多付出一点,去试着做一些表率。对于一个创业项目,如果投入不够,必死无疑。项目死了,得多得少都变得不重要。当然,这也是必须的,当时Eric负担了公司主要的经济压力,我觉得我能做的就主要全力以赴。
成熟的创业合伙人,我一直觉得第一个素质就是要学会付出。我不希望辜负我的合伙人,以及我的团队伙伴。这些年来,估计没人会知道,每一次创业我的平均工作时间都在14个小时之上,没有周末,没有旅行。我不允许自己输,更不会允许去辜负人。
潘征宇:学会看别人的价值比看自己的价值更重要(憨厚而睿智的笑脸)。
在互联网金融二次创业
叶隐闻书: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不会离开
记者:你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离开米袋的?
潘征宇:在米袋团队期间我们和另外一个技术合伙人在长远规划的意见上产生分歧了。特别是大家对市场预期都不太一样,一些商业价值判断都可能不是很一致。我们希望能够跳出P2P行业这个圈子,做一个更大范围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了。未来发展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就重新出来,成立了旺财猫。
叶隐闻书:我觉得这是在没有选择中的选择。事实证明,这可能对双方都更好,避免了一次两败俱伤。米袋时期我们找了很多非常有潜力的优秀的年轻人,我几乎能看到,他们最终会做出令这个行业都欣赏的产品和事业。
记者:那么叶隐闻书,你会离开潘总么?
叶隐闻书: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是绝对不会离开的。这两年,我个人得到越来越多的机会,跟Eric一起做项目,从资源角度讲可能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从合伙人角度讲,他肯定是我最佳的选择。商场刀光剑影,能彼此信任和互相愿意付出,这是最难得的财富。当然,未来有一天分道扬镳也很正常,我毕竟不是金融科班出生,未来作为一家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我的价值会越来越小,那个时候,我想我就可以离开去做我想做的事。比如艺术,从童年开始我的人生终极追求一直是艺术。并且希望有一天我的艺术能被写入艺术史。我觉得活着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