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辍学在家考验家长教育智慧 先创造和谐定睛永恒再解决问题

23.03.2017  11:04

 

山东济南的王先生为儿子的事伤透了脑筋。他儿子14岁辍学在家,网络游戏一玩就是4年,在一款游戏中玩到全世界排名前18。儿子晚上玩白天睡,和父母很少见面,基本上没有交流。自从辍学以来,儿子一天最多吃两顿饭,加上长期不运动,身体非常消瘦,王先生如坐针毡。他不断给儿子提要求:下星期上学,下个月上学,下学期上学……任凭王先生软硬兼施,儿子没进校门一天,还说希望成为专业的游戏玩家,要通过玩游戏改变自己的命运。有时候王先生态度强硬,儿子就和他对抗,摔东西、绝食,甚至和父母发生肢体冲突。父母度日如年,儿子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先创造和谐,再解决问题

王先生来找我咨询,我告诉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问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希望马上解决是不科学的。就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急刹车带来的一定是列车倾覆。教育孩子是个慢工细活,急于求成只能激发孩子对抗情绪,只会和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这一点你应该深有体会,你希望孩子回到学校,并多次给孩子设置时间段,结果还是一次次落空。”

“你儿子之所以沉溺网络游戏,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应有的精神支持,缺乏认同感。父母是孩子精神力量的源头。亲子关系不融洽,往往导致孩子人际关系受挫。孩子人际关系不好,融不到同学中,待在学校是一种煎熬。人是需要交往的,在现实中没有交往对象,就到虚拟中寻求交往。归根结底,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的病是从家里落下的,问题必须在家里得到解决。”

王先生说:“贾老师分析得非常透彻,我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父母身上,我也知道着急不好,但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告诉王先生:“完全放下,不设时间段,静待花开。这样看起来慢,其实是快。以前你总是着急,儿子反而不着急;现在你不着急了,要不了多久,儿子就会着急。你内心淡定了,没有了反作用力,儿子一定会思考他的未来。”

王先生说:“经过贾老师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是我的情绪化、功利心帮了孩子倒忙,不然孩子也不会沉溺游戏那么久。”

我鼓励王先生说:“我能感受到你是有悟性的人,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深爱孩子的心。我相信你每天都会有一些进步,你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

王先生说:“我也相信我能做好,不然对不起孩子。”

回家后,王先生牢记“先创造和谐,再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孩子说:“爸妈过去不懂教育,有意无意对你造成了伤害,爸妈非常内疚。以前,我们把网络游戏当作洪水猛兽,显然是错误的。网络游戏就是让人玩的,你玩游戏总有你的道理。以后,爸妈只关注你的身体健康,人生道路怎么走,你自己选择。你是个正直、善良的孩子,爸妈相信你能对自己负起责任,相信你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生!”

看到爸妈那么大的变化,孩子也积极响应。渐渐地,孩子作息时间趋于正常了。晚上12点前能休息,白天还能做一些家务活,比如拖地板、焖米饭等。亲子间的交流多了起来,久违了的亲情又回到了家里。

肯定孩子身上的潜质

父母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拓宽心胸、增强定力。只有父母不断成长,才能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王先生虽然大部分时间内心比较淡定,但有时还会有情绪波动。孩子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距离上学还十分遥远。想到孩子的前途,王先生内心不免还会有些纠结。

针对这种思想动态,我告诉王先生:“事情无好坏,思维在作怪。再糟糕的事情都蕴含着美好的东西,坏事的另一面一定是好事。你儿子身上有很大的潜质,只是你没有发现。他那么执着地追求一件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这是常人不具备的品质。客观地讲,你儿子玩网络游戏,尽管方向上有偏差,也是为了追求成功。你不要把儿子玩游戏当成纯粹的坏事,某种意义上他从中培养了专注、坚持的精神,是在积淀人生财富。如果得到正确引导,他一定能把这种执着、坚持的品质带到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管他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有了这些可贵的精神,他一定能在所从事的领域有所作为。”

王先生说:“贾老师,经你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到了孩子身上蕴含的美好潜质,看到了孩子广阔的人生前景,我顿时感到有心劲、有希望了。”

刚开始,王先生的儿子不接受我,拒绝跟我通电话。慢慢地,他看到父母跟着我学习,变得越来越理解、尊重他,举手投足越来越儒雅,说话越来越得体了,对抗情绪才逐渐消失。他知道我不是教父母怎样对付他,而是教父母怎样善待他,有一天终于主动要求和我通电话了。

两个星期内,我们在网络上通了两次话,每次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我热情洋溢地肯定了他的过人之处,非常看好他的未来发展,坚定地相信他的人生一定会不同凡响,并向他浸透了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生哲理和美好情怀。

两次通话,我走进了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和我无话不谈。他说自己并非对网络游戏有多么依赖,而是玩到那么高的级别,觉得丢了太可惜,就不由自主地一次次投身游戏中。我热情洋溢地肯定他:“你实实在在有一些过人之处。你能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数年如一日从事一件事,这是好多人做不到的。如果你能把在玩游戏中培养的坚韧、专注以及敬业精神带到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谈到目前的处境,孩子说对现状并不满意,荒废了学业,而且18岁了还在家“啃老”,很愧疚。我坚定地告诉他:“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你更是一块可造之才!阳光总在风雨后,噩梦醒来是早晨。老师相信你一定能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你也一定能调整好人生方向,追逐光明、追逐美好!可以断言,你走的这段‘弯路’一定能转化成宝贵的人生财富,你的生命一定会更加厚重,你的人生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细心的王先生注意到,儿子经常看日本动漫,有一定的日语基础,就建议儿子参加初级日语考试,不料考了83分。孩子精神大振,开始自学日语,后来到日本读高中去了。

定睛永恒,不必匆匆忙忙

治愈孩子的“顽疾”,就要打开孩子的内心。父母内心豁达、淡定了,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宽阔的胸怀、高远的人生境界,才能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所有这些正能量,都能化作孩子的成长动力。

不少家庭的孩子厌学、沉迷游戏,让父母吃尽苦头,其实是父母目光短浅、急于求成所致。父母内心焦虑、急躁、纠结,即便强装笑颜,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内心的不和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内心没有放下,孩子的潜意识也会和父母对立起来,乃至严重叛逆。

家庭教育是一生一世的事,教育孩子没有速成法,急功近利是家庭教育的大忌。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就要求教育者起码应是一个人格健康、性格成熟的人。

埃及有一座方尖碑是由一座山砍成的。有人问埃及人为什么要一代一代砍400多年来建这座碑?埃及人回答说:“如果我们是在为永恒建造某种东西,我们有必要匆匆忙忙吗?”家庭教育涉及家族荣辱兴衰,关乎民族前途未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永恒的事情吗?

教育孩子既然是在为永恒建造丰碑,那么,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草率行事都是应该坚决摒弃的。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注重自己的德行,切实做好孩子的榜样,才是当代父母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

(作者贾容韬系家庭教育专家,著有《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